第225章 过了

这顿午饭,自然是免不了喝酒。

本来,刘长江是计划今天下午去蓉都的,可是,中午因为要陪谭总监、邓主任以及其他监理和业主的领导,需要喝酒,下午也就没法开车,只能是明天再去蓉都。

中午喝酒,是真的不适合。

特别是在下午有工作要做的情况下,是真的不能喝酒。

因此,中午陪领导喝酒的事情,也就刘长江、丁经理、冯经理以及王总工。

王总工,本来下午还有工作要做,但给王总工主持公道的这件事情,邓主任也算是间接地帮了忙,刘长江让王总工也陪着敬了酒。

王总工,还是挺感慨的。

因为,以前的时候,王总工为难过刘长江,如果不是因为冯经理在这里,他是不可能过来的。

来到刘长江这个工地上,一开始的时候,他本来是提心吊胆的,担心刘长江给他穿小鞋。

冯经理虽然也算老板,但是,冯经理的股份太少了,工地上的大事情,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刘长江一个人说了算。

哪知道,刘长江不计前嫌。

特别是这次的这个事情,刘长江搞这么大阵仗,就是为了给他出头,为他主持公道,不只是让他感慨,也非常的感动。

这个工地,要是冯经理一个人说了算的话,冯经理是多半做不出这种事情的。

但是,刘长江不一样。

以前在鑫都的时候,顾彪欺负秦宏生,刘长江给秦宏生主持公道的事情,工地上也都知道。

在那个时候,他还不觉得有什么,甚至还对刘长江有所反感。

也是直到现在,王总工才算是体会到了秦宏生的感受。

有些事情,真的是如此,别人说的再多,都没用,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明白个中滋味。

所谓知恩图报,还有什么点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的话,这些也不是没有道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知恩图报。

也还有很多恩将仇报的例子。

王总工不是那种‘懂不起’的人。

现在,说什么让王总工为刘长江拼命的事情,他肯定是不会做,也不现实。

但是,他既然是这个工地的技术负责人,他肯定会尽一切可能的把这个工地管理好,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尽可能创造利润。

一个工地赚钱与否,与变更有很大关系。

但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也就是对于工地的管理。

举个非常简单、而且笼统的例子:

假设,一台挖掘机,在一般的正常情况下,一天可以开挖一千‘方’(立方米)土石方,一个月时间,也就可以开挖三万方左右的土石方。

在公路的土石方工程中,土石方都不是集中在某一个点、或者某一段,而是不均匀的分布在整条道路沿线。

比如,在k0到k1这一段中,挖方五千方,填方两万方。

到了k1和k2这一段落,挖方有着一万方,填方只有两千方了。

在k0到k2这两公里的段落中,为了早一些完成土石方工程,安排了三台挖掘机,集中对挖方进行开挖,一万五千方的挖方,三台挖掘机,五天也就开挖完成了。

然后,再集中对填方进行填筑。

这一种工作安排,那就不行。

会造成窝工、浪费机械、机械调配转场、增加运费等等一切不经济的损失。

最合理的工作安排,是需要机械尽可能的少转场、机械尽可能的不停滞怠工、一个长期且持续推进的漫长过程。

这种说法,可能还不够直观。

接着上面这个的例子,说一个更简单易懂的。

假设,一台挖掘机,一天的租金是一千块,一天在消耗一千块油费的情况下,可以完成两万块的产值,连续不停的一个月,也就是六十万的产值,油费加租金消耗六万块,也就是创造了54万的利润。

假设以上是正常模式。

换了一种工作安排。

一天在消耗一千五百块油费的情况下,完成了二万八的产值。但是,这一种方法,一个月只能工作二十天,挖掘机需要休息十天。

那么,这种方法的产值就是五十六万,油费三万,租金三万,所创造的利润也就只有50万。

这一种算法,相对于工地现场的实际情况,有着一定的不合理。

主要想说的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管理得好,在同样消耗六万块的租金和油费的情况下,在一个月中,一台可以创造54万的利润。而另一种方法,就只能创造50万的利润。

这仅仅只是一台挖掘机,在一个月的情况下,利润差距就有4万。

那么,十台挖掘机的一个月,就是40万的差距。

十台挖掘机、连续十个月的工作呢?那就是400万的差距。

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说回来。

话说中午这顿酒局。

总体来说,是非常愉快的。

但是,不愉快的事情,很快就来了。

刘长江他们的酒还没有喝完,就接到了工地上的工作汇报:

蔡志雄的所有运输车,一个都没在工地上。

而且,给那些运输车司机打电话,一个二个的,都不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