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把方案确定下来时,陈清峰提交的搬迁方案也得到了上级的回复,上面确定了分步实施的方案。

方案主要采取了柏晨的建议。

首先到县城里建厂,专门给所需产品提供包装及其他后勤需要,尽量招一些山上的居民去上班。

其次就是扶贫搬迁,这一块上级部门会想办法找人对接解决,不需要科研队直接参与。

最后如果还有山上的村民不愿意下山,那也应该是少数,到时候再想其他非常规的办法。

因为要正式建厂,上面又派来一批人,一共有十几个。他们专门支援在县城建厂和生产管理,就在县城等着。

有了这份指示,陈清峰安排起工作来就清晰了很多,第一时间就让柏晨去忙建厂的事。

要建厂,当然首先得规划清楚厂子具体做什么事情,生产什么设备。

柏晨先在科研队伍里找到各个小组的负责人,了解各个领域的研究进度,以后会生产哪些产品,产品会涉及到哪些周边的配套资源。

县城里的工厂要做的就是给空间开发的产品提供配套方面的东西,弄清楚这些,他才好确定建厂的规模和分区,以及厂子需要的工业设备等等。

虽然柏晨有过创业经验,但是这些工作都是偏实业的,与他当初创业的领域差异很大,而且现在要面临的事情也是方方面面,比以前经历的都要广泛得多。

好在他脑子聪明,这时候又很好地发挥了原身具备的统筹和业务才能,摸索着工作也能得心应手。

拿到各研究小组给的资料,柏晨赶往县城,跟上面派来的十几个对建厂很有经验的人员汇合。

他们连着开会好几天,事无巨细把方案都讨论定了下来。

有了方案,还得租建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