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 古今将相在何方

一诺必达 梦风 1118 字 2022-10-04

与江城的不眠夜相比,海城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进入了梦乡。三点多钟正是人们熟睡的时候。这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这一座充满喧嚣的一线城市,在大年初一凌晨三点陷入了沉寂。这个城市睡着了,但是它的心脏还在搏动,它的脉搏还在跳动。伍汉康和他的同事们,就是这个城市的脉搏中极其微弱而又不为人关注的那次跳动。

然而,无论脉搏的跳动是多么的轻微、多么的不被人关注,对一个健康的身体而言,每一次跳动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一次跳动都是至关重要的。正如同伍汉康今夜要往江城送物资的举动。这种举动不仅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泛不起一点波澜,即便在现实的沟壑里也没有一丝涟漪。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却关系到成百上千人的生命。

对于全人类这个整体而言,上千人不算什么。他们只存在于小数点后面无数个零之后。但是对于每一个

个体而言,倘若连生命都没有了,那么全人类对他还有意义吗?这个宇宙、这个地球、这个数百万年的人类文明、这个与他息息相关的所有的人与物,对他还有意义吗?

芸芸众生的芸芸,是在众生这个前提下的。即便是一只蚂蚁,也有赢得生命的权利。所有的生命,都值得赞叹,都值得讴歌。

有些生命之所谓普通,只不过是源自这些生命上贴的那些标签。

有些标签确实是普通的,然而标签贴上的那些生命却没有一个是普通的。标签是什么呢?标签就如同时尚杂志所宣扬的价值观——你戴的帽子是有价值的,你拎的包包是有价值的,你穿的衣服鞋子是有价值的,唯独没有提到戴帽子、拎包包、穿衣服和鞋的那个人有没有价值。倘若价值只存在于那些帽子、包包和鞋服之中,那么血肉之躯的活生生的人和店里那些塑料等材质做成的模特有什么区别呢?模特身上的衣服也许更值钱。

普通不普通,便在于这样的标签。人一旦被贴上这样或那样的标签,他便与旁人不同了。这种不同有些是主观主动的,有些是客观被动的。有的人默默地接受了这些标签,有些人则为去掉这些标签而抗争。他们抗争的只是标签吗?不,抗争的他们自己生命的价值。

伍汉康记得多年前曾在太湖边的灵岩山下探访过韩世忠的墓。他把车停在一个路口,并不确定这条路是不是通往陵园。因为那条路实在是太小太不起眼了。甚至于他开过了又调头回来看了半天才把车停下来。

沿着路往里走的时候,他没有看到陵园的壮观景像,看到的只是一丛丛的杂草。这些草飞扬跋扈地疯长着,完全没有半点儿看人眼色行事的意图。有许多草都长了一人高,把前方的视线都挡住了。

终于,在一个碑前伍汉康才确认自己来对了地方。他不是来看碑的,是来看墓的。但是伍汉康绕着碑找了很久,才找到那个墓。墓倒是保存完好,但是早就被草挡住了。只有拨开草走到近前才能看到原来果然有一个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