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随口回道:“村里人都穷,没啥可偷的。”
北关村虽然不如凤头村富裕,但也不算很穷啊。“村里为啥会穷成这样?”
“一场水灾,不仅冲垮了房子,也糟蹋了存粮。不愿卖儿卖女的,就只能卖田。没了田地,就更没粮食吃,也就越来越穷。”
北关村有不少良田,村民大多以种地为生。“田地卖给谁了?”
张氏家中也卖了田地,“是安州城的大粮商黄老爷。”
“黄栗?良田都卖给他了?”
“我不知道黄老爷叫什么名字,他不止买走了良田,还买了不少人。”
几两银子买一个人,能给他干一辈子,这可比雇伙计划算多了。所以黄栗除了喜欢买良田还喜欢买人,尤其是肯签死契的人。
“那村里还有多少壮丁?”开荒得犁好几遍地,需要大量的人工。
热水烧好了,张氏倒了一碗给康悦然,“别烫着!村里的壮丁还有不少,毕竟壮丁才是家里的顶梁柱,不会卖!”
康悦然接过热水,道了谢,捧在手里暖和手。刚要继续问,就听见不远处有人哭着大喊大叫。
张氏如丧考妣,“唉!啥事不能等过了年再说啊。”
屋里出来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一边往外跑,一边对张氏道:“娘,我去看看!”
不一会儿,街上出来了好些人,都往一处跑。
问的差不多了,也是时候见一下村里人了。康悦然放下碗,道:“大娘,我也想去看看。”
张氏以为康悦然好看热闹,“走,我带你去!”
两人来到一户人家门前,门口聚了很多村民,与三个壮汉已是剑拔弩张。
壮汉放狠话,“借了我们柳爷的银子还不上,用闺女抵账天经地义,谁敢拦着,可不要怪我的拳头不长眼睛。”
北关村里正关继山一脸怒色地回道:“现在还没到还银子的日子,你们咋知道我们还不上?凭啥现在就来要人?”
“到了日子你们也还不上,还不如”
村里人群情激奋,纷纷指着壮汉质问,“你咋知道我们还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