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我也是觉得三点式的最稳定,而且最好是前三点式,通过我搜集到的数据看,前三点式在地面滑行时不易偏转和倒立,这样更安全。”
“机身后面还可以安置一个保护座,防止起飞时机身擦尾。”
戴誉默默听着二人的发言,冯峰所提的前三点式起落架,是后世大部分大飞机采用的起落架布置方式。
两个主轮被安置在飞机重心后面,前轮则位于机身前部。
二人越聊越有兴致,冯峰甚至还提议:“我觉得我们可以用前三点可收放式起落架,这在国内应该还没有人设计过,也算是开了先河了。”
戴誉赶紧开口,给他们踩刹车:“我问过动力选型小组的陆工了,他们打算给改型机配备活塞发动机或者涡桨发动机。无论用哪一个,飞行速度都不可能超音速。”
他无奈道:“超音速飞机在飞行时,使用固定起落架会增加空气阻力,所以才会考虑使用收放式起落架。但是咱这个水上飞机主要是低空飞行,最大时速才四百来公里,收放式起落架有点超标了。”
郑玉婵也附和:“咱们还是要考虑生产成本的,收放式起落架可不便宜,而且设计成本也很高。”
冯峰遗憾地叹口气。
“你这个想法不错,可以等你以后能设计超音速飞机的时候再用,哈哈。”戴誉安慰道。
又听他们说了许多各自的观点后,戴誉直接问:“师兄,把起落架动力学分析的建模工作给你,你能不能做?”
闻言,冯峰立马就来了精神:“那有啥不能做的,这是我的强项啊!”
戴誉点点头,又看向郑玉婵:“郑姐,你暂时负责几何参数的计算和机轮参数的选择,剩下的工作都归我,怎么样?”
郑玉婵干脆地表示没有异议。
工作分配下去,起落架小组的三人像是上了发条似的,立即行动起来,争取在三个月内提交别-6改型机的起落架方案。
此后,起落架设计组的铁三角,连续忙碌了好几个月。直到次年入夏时,总算压着时间线,将新型水上飞机起落架的完整设计方案递交给了秦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