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是有,但是并不齐全,材料学与我们所里的业务没什么交集,现有的这些都是我们捎带手搜集回来的。你要是想找材料学方面的资料得去航空材料研究所。”
“不齐全也行,你先帮我找找最新的资料,让我心里有个底。”
夏长川并没去翻阅资料,信息张口就来:“老美那边十多年前就研发了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应该是目前国际上在强度、刚性和韧性方面,综合性能最好的航空材料了。前几年用在了一架大型运输机上,从得到的情报看,确实挺厉害。”
戴誉试探着问:“不会是300钢吧?”
“你这不是知道嘛?”
戴誉:“……”
他知道是知道,但是没想到300钢居然这么早就面世了。
如此算来,300钢被研发出来以后,居然使用了大半个世纪?
真让人嫉妒啊!
“那咱们现在使用的是啥钢材啊?你觉得有可能用在新型水上飞机的起落架上不?”戴誉满心期待地问。
“300钢的抗拉强度是1900-2100a,咱们现在用的30铬钢的抗拉强度只有它的一半。”夏长川没说这种钢材能不能用到水上飞机上,但戴誉已经明白了。
“是否还有别的更先进的钢材,我也不太清楚,你不是去参加研讨会嘛,可以在会上留意一下。”
戴誉听了自家二舅哥的话,在当天上午的研讨会上,一面做会议记录,一面分神在场中寻找航空材料研究所的人。
设计飞机的事,当然不是一两家单位就能搞起来的,这次会议基本集齐了目前国内航空领域的各个大佬单位。
除了他们空气动力研究所和负责生产的滨江二机厂,还有造船厂、水动力研究所、物理研究所等十几个单位。
原本他还觉得这次来参加研讨会就是出个苦力,主要是为了亲眼看看别-6的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