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们还有事要忙,戴誉将手里提着的一个布兜递给夏露:“我带了一些老太太做的包子,你拿进去给同事们分一分,大家加班辛苦了,每人一个先垫垫肚子。”
副主编:“这不好吧,太破费了!”
“夏露同志刚来咱们编辑部,多亏大家关照了,请同志们吃个包子算啥!”戴誉不甚在意地摆摆手,“再说,只是二合面素馅的包子,不比馒头好多少。”
办公桌正对着门口的那两位编辑,早听到他们的对话了,这会儿其中一个女编辑插话喊:“小夏的家属来了,进来坐坐啊!”
戴誉站在门口,与向外张望的各位编辑打个招呼,笑道:“今天大家都忙,我就不进去打扰了!一会儿让夏露给大家分包子吃,垫垫肚子。等到大家不忙的时候,我再来凑热闹,哈哈!”
说完,给夏露使个眼色,就挥挥手离开了。
夏露将布兜打开,看到里面的牛皮纸袋,就知道这包子不是外婆做的,而是他们家门口一个国营小饭馆做的。不过,仍是神色如常地将包子拿出来,一一分给大家。
刚才那位女编辑接过包子咬了一口,然后调侃道:“小夏这个家属找得真不错,模样出挑不说,还知道接送上下班呢!”
夏露抿嘴笑道:“模样长得好是真的,但他平时也挺忙的,这还是第一次来接我呢!”
“到底是新婚小夫妻啊!”女编辑揶揄道,“像我们这样老夫老妻的,可是不敢指望人家来单位接送。”
副主编进来插话道:“行了,家属院离得那么近,接什么接!快点赶稿,弄完了早点回去。”
戴誉在经济问题研究所的传达室,陪着打更的大爷抽了两支烟,又等了不到半小时,夏露就背着包跑出来了。
“还挺快的啊!”与大爷招呼了一声,从传达室出来,戴誉推上自行车说,“我以为你们得弄到半夜去呢。”
“主编从所长那弄到一篇稿子,副主编从国内经济史研究室主任那里又弄到一篇稿子。”夏露清了清嗓子,边走边状似无意地说,“另外两篇用我的存稿暂时顶一顶!”
戴誉特别捧场地奉承:“你居然这么厉害?两篇都用的你的啊!你不会是把抗日根据地的那个交上去了吧?”
他是知道的,在学校里待业的那一年,夏露前半年对各种活动还挺有新鲜感的,后来越来越乱,她懒得掺和了,就突然开始热衷于收集各种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