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又是啪啪啪的掌声。
戴誉缓声道:“关于我们厂扫盲的经验总结以及学员们的优秀作品,也已经编纂成宣传手册提交给了省妇联和省委宣传部。另外,我们啤酒厂扫盲班的事迹已于上个礼拜,以图文新闻的形式,登上了省日报二版头条。”
当然了,关于扫盲班的新闻以及学员们发表的文章,都是戴誉这个省日报的通讯员操作的。
学员交上来的作业中,有一些他觉得不错的,就会有针对性地投给不同的报社,有的甚至是一稿多投。
有些学员的练笔字数太少,他就把类似的文章安排在一起,编成系列文章。
反正就是广撒网,多敛鱼。
这么一番操作下来,果然没让他失望,十几篇学员作业里总有一两个会被采用。
如此,既让学员作业见了报,又完成了他在宣传科的ki,一举两得!
美滋滋!
将成绩铺垫得差不多了,戴誉才继续道:“下面我将代表啤酒厂,与大家分享一下城市工厂扫盲中的几点经验。”
台下的同志们都很安静,第一排有两个领导甚至翻开记事本打算做记录。
“首先我要强调一点,那就是主要领导对于扫盲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扫盲工作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目前社会上对于扫盲成果的普遍看法是,机关不如企业,企业不如街道,街道不如农村。但是,在我看来,只要足够重视,扫盲工作都能抓得起来!”
“我们厂为了抓好扫盲工作,不但出动了副厂长和妇联主席两位女领导主抓日常教学进度,还为扫盲班配备了五名从全厂各科室抽调出来的优秀职工负责教学。厂里对于妇女扫盲班给予了莫大支持。为了鼓励学员们积极参加合唱登台演出,厂里还拿出了高额的激励奖金。”
戴誉含笑看向台下的代表们。
“说到这里就引出了我要提的第二点。扫盲班的学员普遍是成年人,潜意识里是希望能够汲取到文化知识的,但是记忆力和动手能力都远远不如年轻人。这时候,就需要想出各种方法来激励鼓励这些学员,形成一个相互比拼、相互鼓励、相互督促的学习氛围。”
“比如,对于学员们的优秀作业,厂里不但会帮助学员向报社投稿,还会在午休时间通过厂广播站,向全厂职工广播;每次小考后,会将前十名的成绩张贴在厂宣传栏,供大家宣传评比,美其名曰‘金榜题名’;对于成绩有所进步的学员,会在班级里甚至向她所在的车间报喜祝贺!”
戴誉眼尖地看到前排有位领导一边点头一边做记录,他心下稍安,继续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