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总喊着‘航空报国’、‘科研人员与工农相结合’的口号,这次真的给了大家奉献和报国的机会,我希望同志们都能有航空人的觉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踊跃地投身到航空产业的生产第一线……”
秦部长动员了半天,就想看看谁能主动报名下基层,实在没人愿意去就只能让大家服从组织安排了。
视线在办公室里打个转,秦部长刚要再次开口,却突然瞥见戴誉高高举起的手臂。
“部长!我愿意去滨江二机厂!我是气动布局方案小组的副组长,还是起落架设计小组的组长,也跟着水动力研究所的同志,全程参与了针对三号方案的修改,对于水上飞机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和水动力特性都很了解!而且我还是党员!我愿意响应上级号召,代表咱们课题组的同志们,投身到产业一线!”
第151章
在秦部长看来, 戴誉本就是最佳人选。去滨江支援建设,他是有天然优势的。
其一,他是滨江人, 从北京回老家工作, 算是衣锦还乡了。
其二, 戴誉跟谭总工关系匪浅。他去了二机厂,多半会作为青年骨干被单位重点培养, 未来发展未必就比在气动所差。
让戴誉这个本地人回滨江,总比人生地不熟的外地人强, 到了当地不用适应水土,报了到就能立马投入工作。
秦部长刚才还在掂量, 如果没人主动报名,他就点名让戴誉去。
不过,这会儿对方主动举手了, 简直皆大欢喜!
秦部长鼓掌笑道:“好好好!戴誉同志非常有党员的觉悟和自觉性!你是气动布局方案小组的副组长, 去滨江二机厂当这个机身组组长, 协助他们完成水上飞机的试制, 正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