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誉并没有因为对方是研究员就退缩,反而寸步不让道:“可是自主研发的水上飞机从设计完成到提交生产图纸,生产原型机,再到陆上试飞、水上试飞,以及正式投产,这个过程相当漫长,没有五六年时间是不可能顺利服役的。而在此期间别-6的改型机才是主要服役机型。”
在他的印象里,上一世我国第一架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过程十分曲折,经历了十七年才正式交付海军使用。
魏巍再次反驳:“我们连真机都没见过,更拿不到别-12的设计参数,你怎么知道别-6有哪些设计缺陷?寻找缺陷的过程,也是要浪费时间的。”
“虽然拿不到别-12的设计参数,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海军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不足,酌情改进。”戴誉从他带来的一堆资料中翻出一份,“这是我前两天从情报科借阅的资料。其中对于别-6起落架的描述,让我觉得有很大问题!”
秦部长将他那份资料拿过来看了看:“你详细说说。”
“我发现别-6用的起落架是可拆卸的。”
黄轩笑道:“可拆卸起落架正是别-6设计上的优点之一。本身起落架对于飞行中的飞机来说就是多余的,设计师将它设计成可拆卸的,正好可以在它下水后拆掉起落架,上岸以后再装上,可以减少飞行中的损耗。”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一拆一装上啊!”戴誉露出无法理解的表情,“这种设计真的合理吗?每次起落都要浪费好长时间在拆装起落架上不说,而且这种拆装都是在水里完成的,也就是说地勤人员要跑到水里去给飞机拆装起落架……”
这真的是正常人能想到的起落方式吗?
而且这款飞机在苏联也是大规模使用过的,苏联的纬度那么高,一年里有半年都是冬天,岂不是说,地勤人员有大半时间要跑到冰水里给飞机拆装起落架的……
只是想想那个画面,他就打哆嗦了。
冯峰也举手帮腔道:“我赞成戴誉的说法!如果起落架是在水里完成拆装的,那就说明别-6只能在水上完成起落。没有起落架它根本不能在陆地上降落,这样看的话,其实别-6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陆两栖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