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正待说些什么,荀况一声叹息,打断了李斯的话。
“李斯,你不必多说了,这一次是韩非说得对。”
“辞去稷下学宫大祭酒,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单单是老夫有很多事情要考虑,大王和太后的态度也是要考虑的。”
“这样吧,你们师兄弟二人先行出发去追赶赵国使团,带着老夫的信去。”
“记住,去到之后,一定要对李建大夫客气一些。”
吃完午餐,使团又一次上路了。
坐在晃晃悠悠的马车中,田单笑着对李建说道:
“大夫这一次能和长安君重归于好,老夫还是很欣慰的。”
李建耸了耸肩膀,道:
“只不过是一个失去双亲的可怜孩子罢了,我还真没必要和他计较。”
田单叹息一声,道:
“是啊,长安君其实也算是颇为可怜了,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父母双亲。”
感慨一番后,田单又说起了另外一个话题。
“大夫觉得,荀子那边多久会派人过来?”
李建笑道:
“应该在今天日落之前吧”
田单笑道:
“难道大夫就不怕这一次你的猜测出了纰漏?”
李建笑道:
“按照都平君所言,真正着急的又不是我们大赵,而是荀子本人。”
“他在稷下学宫之中饱受排挤,即便一时半刻有齐王力挺而不失,久而久之还是待不下去的。”
“魏国和韩国都是法家立国,燕国又有邹衍坐镇,也就只有楚国和我们赵国是他的好选择了。”
田单目光微微闪动,道:
“那他如果选择了楚国呢?”
李建道:
“荀子的思想是更加近似于法家的,法家讲究的是君王集权,而楚国偏偏是七大战国之中君王权力最小的国家。”
“若是他当真在赵楚两国之间选择了楚国,那我也只能表示遗憾了。”
李建其实并不是很在意荀况本人,他真正在意的是荀况的两名弟子李斯和韩非。
不夸张的说,就算是孔子、孟子在世,李建依然更在意李斯和韩非。
一位是丞相之才,一位是引领了华夏两千多年王朝统治思想,春秋战国最出色的思想家。
这才是李建所需要的棋子。
荀况来不来都无所谓,不来的麻烦就是招揽李斯韩非可能会变得更加繁琐罢了。
田单闻言叹了一口气,道:
“荀子毕竟是赵国人,希望他还是能落叶归根吧。”
和李建相比,田单显然是更加关注荀况的。
两人说话间,外面传来了一声禀报。
“君候,有人自称是稷下学宫大祭酒荀子之徒,想要求见。”
田单表情一喜,立刻抬高了声调:
“快,快让他们过来!”
李建看到李斯和韩非两人时,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那位荀子虽碍于身份并未直接跟随使团离开,可终究还是要为回归赵国弄一些铺垫。
李斯、韩非两人行礼:
“见过都平君,李大夫。”
这个见礼让李建有些惊讶。
李斯拿出了一封信,交到了田单手中。
“这是我恩师的亲笔信,还请都平君过目。”
田单看着手中的信,表情开始变得灿烂起来。
“李建大夫,你也看看荀子的这封信。”
李建接过信,一目十行的扫了一下。
基本都是一个客气的废话,通篇就只说了两个重点。
第一,荀况确实是想要回归赵国的,只不过眼下时机未到。
第二,为表示诚意,荀况将手下两名最出色的弟子李斯和韩非送到赵国为官,还请都平君妥善安排。
李建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荀子果然不愧是我们赵国人的骄傲,关键时刻心里还是向着大赵啊。”
“两位,欢迎你们来到赵国,将来大家同朝为官,还请多多关照。”
面对李建的友善之语,李斯和韩非两人表情各不相同。
李斯只不过是象征性的点头,而韩非却提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