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和百姓也有巨大的裂痕,基本没有什么交流。一直到扩张战争期间,还政天皇,武士和百姓一起参军,对外战争。两者这才有了深入交流的机会,武士的心态是复杂的,对于百姓可谓是又爱又恨。
至于百姓对武士是什么态度,显然百姓没什么态度,并没有‘我可取而代之’的想法,因为他们依旧是百姓,并没有成为武士。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org】
刘邦和项羽对始皇帝的态度不同,刘邦看到秦始皇是‘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则是‘彼可取而代之’的差别。
项羽能取而代之,因为他就是贵族,本来就有这个资格。而刘邦一直到攻入咸阳才开始考虑天下,在此之前他想的都是自保。
因为这个差别,也就产生了两种思路:到底是先做成事情才有身份,还是先有身份再去做事情?
救世主情节就显然是后者,先有身份然后去做事情。你先要是武士、士大夫、救世主,才有资格去做事,否则就不能去做事,不能革命,不能保护国家,不能铲奸除恶。
很多修仙小说属于前者,先做成事情再有身份,一开始主角很可能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阳光大男孩,通过个人能力、传功老人、奇遇等等方式做成事情,获得仙人的身份。
很多经典作品的主角就是有身份,但身份低微、能力很强的人。比如寒门武士、底层侦探,混迹于上层和下层之间。通过他们的视角去观察不同的社会阶级,批判上层阶级的腐败,批判下层阶级的麻木。
可问题是上层不腐败还能做什么呢?下层不麻木还能做什么呢?
上层不敢把资源分下去,因为分下去,收不回来,那就只能腐败了。下层则是没有资源努力,除了用少量资源活着,又能做什么?
为了吃饱就要耗尽全力,哪有时间思考创新和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