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李秀英反问:“她怎么了?”

张伟摇了摇头,想说没事,但最终喟叹:“她曾跟我说过,以前是她把小姨子带大的,结婚了,人还没老,小姨子就来养她老了,她对不住小姨子。”

然后小姨子就出了事,现在也走了。

李秀玉能维持好心态才怪了。

李秀玉本就属于感性的人。

李秀英点头,“理解,非常理解,也感谢你能理解我们夫妻俩,我们能出来是为厂里办事,他是接了县长通知,咱不能一直在旅馆里耗着,我们明天就得走人。”

毕竟家里还有个奶娃子得照顾。

张伟噎了噎,还以为大姐能感性几句呢……

大姐说的话的确属于现实问题。

张伟点头,“行,姐,姐夫,那明天我们就不送你了。”

“不用不用。”

李秀英用从淘宝上捣鼓了不少物资汇入黑市,收的五花八门,钱票老物件金银,都有。之后留下最后一天才开始采购物资。

她这次没通过淘宝,而是现实合法渠道,找到深山的居民。虽说这些人仍归生产队管辖,但由于距离太偏,几乎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他们产的是大部分是粮食,小部分水果,但缺生活用品,每年他们都会用这小部分水果换取一些生活用品,这次李秀英来了,她的东西更物美价廉,这些居民自然选择李秀英手头的,还能少走些冤枉路。而这些生活用品是李秀英从供销社购买的。

换取到的水果与隔了省离海近的居民换取海鲜,咸鱼虾米海酱,均是好保存易携带的,而海边居民缺少维生素。海边土质碱性较重,难以产生农牧业,李秀英这类人的到来解决了大部分麻烦。

换到的海鲜以及剩下的水果都被拉来的货车栽满,由于渠道正规,有来历,李秀英开始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