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3.明天开始做沙皇!

买活 御井烹香 2858 字 11个月前

就像是住在土耳其人的干蒸浴室里……温度只是比那里稍微低一点而已。

他这样暗暗想着,同时好奇地靠近了透明的窗户,伸手碰了一下,确认这窗户是用玻璃做的——并且似乎还是双层的玻璃,非常的透明纯净,胜过威尼斯最好的琉璃品。迪米特里一时不禁大为敬畏,认为自己这是已经上了天堂,他回身仔细地捻着被褥,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了:这大概是一种特别的丝织品,他在生前还完全没有接触过那,如此的顺滑保暖,大概因为他是冻死的,所以慷慨的天使给他额外提供了一个很暖和的环境。

这样的误会当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从来没有一本经书告诉迪米特里,天堂里出出入入的都是黑发黄皮肤的契丹人——或者鞑靼人,不过,迪米特里一直表现得非常顺服,因为——他有什么理由不配合呢,这些人怎么说也救了他,而且还给他吃一些好吃的东西。

迪米特里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什么菜,大概是一些特别的契丹做法,但是,他还算是认得出食材:鱼,气味浓烈,但习惯了就很香的酱料,还有猪骨头,以及一些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主食,迪米特里只知道它们都异常的美味,做法也非常的精细,比较起来,他从前吃的东西就像是垃圾配呕吐物——迪米特里过了四五天才发现他的主食之一,‘馒头’,也是用面粉做的,只是其精细软和程度要超过他们日常吃的列巴上千倍,以至于他一开始甚至不知道这二者可以说是一种东西。

如果他已经死了,那也没什么好悲伤的,早知道死后能吃得这么好,他根本就不会逃生,哥萨克人作乱时,迪米特里就会伸出脖子给他们砍了。当然迪米特里只是在吃好吃的时候,会有自己已经死了的怀疑,大部分时候他还是感觉自己大概是活着的,他掐自己会痛,有时候也会感觉到虚弱——他大病了一场,快死了,这是他从契丹人的比手划脚里猜测出的说法,所以感到虚弱也很正常,不过,迪米特里本人苏醒之后没有感到有什么大碍,大概半个月不到,他感觉自己就完全没有不适了。

丰富的盐和香料,丰盛且多样的食材,非常神奇的,在冬天也偶然能吃到的新鲜蔬菜,这帮契丹人的生活让迪米特里大开眼界,迪米特里认为,如果这个世界有天堂,它应该就在契丹人的土地上——他想不出还有什么人的日子能过得比契丹人更好了,他们生活中所有的那些新鲜的东西,迪米特里甚至都不知道名字,比如说他们盖的被子,用的是一种叫棉花的东西做成的,这东西在迪米特里的生活中反正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还有那种叫土豆的,炸起来非常好吃的食物,以及丰富的、丰富的甜味!

他们所睡的炕,烧的火墙,所用的叫做‘煤球’的燃料……迪米特里的汉语就是从这些东西开始学起的,他特别想要表达对这些事物的赞许,但无奈的是,双方彼此并不能听懂。迪米特里只会说罗刹语,一点点波兰语(基本都是一种语言),他既不会说英语,也不会说法语,当然更不必说拉丁语了,至于哥萨克蛮族常说的鞑靼语,他也一窍不通。而在他所栖息的‘开原’,没有一个人会说罗刹语,所以双方既不能互相听懂,也很难展开汉语教学。

虽然迪米特里很想学,但开原方面的教师经验似乎也很不足,他们只能确认彼此的善意,并且尽量教迪米特里一些汉语的单词,过了一段时间门,他们又把迪米特里往南方送,让他到契丹腹地去,搭上了一艘海船。迪米特里这下是确定自己绝对没死了——他在船上受的苦比那次重病肺炎还多,吐得死去活来,天堂里就算有考验也不至于这么狠吧!好几次在船上遇到风浪的时候,他才是真的感觉自己要去见天主了!

就这样,在海上漂泊了近一个月之后,迪米特里来到了这个叫做羊城港的地方,这里居然还是契丹的地界——这个国家的广大远远超过了迪米特里的想象,更重要的是,在行程所经过的全部城市,迪米特里都感受到了让人头晕目眩的繁华,当然你也可以说罗刹国的疆域不小,如果把乌拉尔山东面的土地也算进他们的领土的话,但那些荒原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让罗刹国在大陆东面拥有一个能用的出海口,其上什么也没有,荒芜得只配做流放地。罗刹国的土地虽然大,但繁华的区域却很小,而契丹国则完全是两种面貌,它不单非常的广大,而且还拥有普遍的繁华,每个港口的人都多得让迪米特里感到不可思议——他不知道,契丹国是从哪里弄来粮食,让这么多地方的这么多人都能吃饱的呢?

难不成他们真的过着和罗刹人完全不同的生活,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只有罗刹人注定生活在苦寒地带,在动乱和饥寒中苦苦挣扎,到处寻找着一条活路吗?

这是个难以被表达出来的问题,它太复杂了,而迪米特里即便在羊城港也找不到人和他自由交流——羊城港这里,洋番的人数要比开原多得多了,天气炎热得要命,热到让迪米特里养成了一天冲三次澡的习惯,并且他还学会了去澡堂,并用汉语要求全身除毛服务:迪米特里的体毛很厚实,这在南方是非常影响散热的,他主动要人给他剃了个光头,选择了之前严寒也无法让他放弃的圆寸发型,包括身上的体毛也几乎全都刮掉了。

就这样,他还是感到自己在日以继夜的出汗,恨不得整天都泡在水里——他到羊城港后飞快地学会了游泳,还很喜欢去海里‘洗海澡’,和他一起的几乎都是一些洋番,他们都很怕热,因为,不论是欧罗巴西部的那些国家,还是罗刹国,纬度就决定了即便是夏天,他们的天气也很少上到三十度——而这对羊城港来说是属于起步的温度。

但是,这些洋番虽然博学,却也没有人会说罗刹语,罗刹语、波兰语这些斯拉夫语言,一向是被欧罗巴人所轻视的,被认为是一种冷门的蛮族语言,学者们学习法语也好,弗朗基语、拉丁语为多,几乎很少有人主动学习这种小公国的语言。至少,在羊城港这里云集的洋番会说的多是这几门语言,契丹人在洋番里给他找教师,也没有找到什么好的,最后只能找了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教士,据说他来自移鼠会,传教能力很强,很擅长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传教,契丹人让他们互相学习,让教士学习罗刹语,迪米特里来学他会说的几门语言,法语、弗朗基语、英语和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