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贝勒的府邸宾客满堂,黄贝勒那里也不遑多让,二贝勒、三贝勒府上的场面就逊色许多了,但也绝不会无人问津,秦桧都有三个生死之交呢,总有些人的前程已经完全和他们绑在一起了,也觉得他们值得自己追随。五大臣那里,也是门庭若市,就连守城的小队长,手底下只管五个人的,这会儿也想尽办法托问到他们门前。
除了这些显贵大臣之外,还有一些中层将领府上,也非常热闹,这些兴旺的姓氏大族,别看或许没有太多高官,但因为人口多,谁都不敢小看,自主性也很强,这和汉人村寨中,人丁稠密,壮年男丁多,即战力强的人家,总是让人高看一眼一样。就算是老汗,也很注意笼络他们的民心,一姓之中,兄弟反叛误事,被斩了之后,叔伯继续被重用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老艾家绝不会和一个姓氏完全翻脸,就说大妃吧,亲哥哥反复善变,终于和老汗翻脸,阖家被杀了,那也不妨碍大妃继续受到恩宠,其余同姓的远亲被提拔上来重用。
这样的大姓,进入建州,那是加盟,随时都能从旗份、从建州这里脱离出去,撤资自寻生路,自然也就更有自己的心思了,这些人家的宅院中,也是人影憧憧,明显出入人丁,脸上的失落要更少,满是一种精明的算计,甚至还隐隐有几分兴奋……
“一样都是当奴才,当买活军的奴才有什么不好?”
这样的观点,在不少宅邸中,被不约而同地提了出来,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难道还真回老家去,在乌拉草毡里过冬?”
“就是,还去通古斯呢,我们叶赫家祖上就是从通古斯那旮旯来的,那地儿要是好,还能来这?现在还有老亲嫁到那旮旯去,八月里就下雪了,一年能有半年大雪封门,吃不上一口菜!他们还想来盛京呢!去通古斯开矿?谁爱去谁去,反正我们不去!”
尤其是中层军官家中,不少大格格、老姑奶奶也叼着烟锅子,大胆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人只有步步挪好的,哪有越搬越穷的?从老家搬来盛京,下一步就得从盛京去更好的地方,反正我就认这老理了,谁让我从盛京出去,谁就得让我去比盛京更好的地方——往南面去!”
这些姑太太、姑奶奶,和男丁一样,都把原来的发际线还要剃得更加往后,甚至有的露出小半头皮,最次也要营造出额头宽广的感觉,余下的长发。编成辫子,在头顶盘着,一个个高声大气,声势半点不输给男丁,建州这里,没有什么女人不当家的说法,大姓的女儿,出嫁以前在家里就是格外高待几分的,出嫁后在娘家地位更高,很重视姑奶奶,结婚后夫妻不和的,直接把孩子带回家中,跟着娘家子侄一起长大的都有。
因此,对于这样的大事,她们也理直气壮地发表意见,“什么血海深仇?杀亲戚的是辽东的汉人,又不是买活军,再说了,大汗杀了你亲叔叔伯伯一百多人,你不也跟着他干?去买活军那里,留个头发改个姓,不出五年,谁还知道咱们是哪的人?就不信在南边还挣不来一口吃的了!反正我要去南边,不能过去做主子,那就过去干活,南边的日子好过!人这一辈子不就活个步步高的心气?”
能把这话如此理直气壮地说出口,或许也是一种天赋,但在她身边,一屋子人却都是低眉顺眼,没有和姑太太争辩的意思:姑太太这是把多数人心里的话都说出口来了,随着买地和建州交流的增多,而且建州迫于买地压力,教导民人学汉语,一家里多少都有些聪慧的孩子,学会了看报纸,了解到了南边的生活……这要是盛京这边蒸蒸日上,那也没啥说头,看看就罢了,可盛京这里如此,叫人心里怎么没有想法呢?
“在建州,担着奴才的名,当着大臣的实,见了姓艾的嘴上都得叫主子,得请跪安,可手里有权啊。到了买地,现在也没什么人说买活军的活死人是六姐的奴才了,只嘴上说着,都是华夏人,六姐以下,人人平等……可实际上呢?必定处处都是低人一等,只有被提防的份,苦活累活都得你去,领赏记功没你的份,一辈子最多也就是个温饱小富,想要建功立业,万没有可能……”
在建州本就没有很受到重用的中低人家,看到的都是南下的好处,显贵门第则是看得更透一些,分析得也更客观,“想做些事情的,去通古斯,就算将来还要归买,那至少也是作为重臣过去的,就像是栋鄂部,他们不投降,大汗还更看重,如果早就在作战中归降,不勇敢的人也不会被重用。如果能把野人女金说服,让东海苦叶岛和通古斯再往北的土地连成一线,说不准还真能混个不王而王的藩主做做!”
不想做事只想混日子的呢?那就不必说了,南下去吧,甚至可以现在就走——现在就走,还能装成汉人的流民,直接被送去买地,把出身都改了,就不会受到歧视了吧?对于想南下的人家来说,胆子够大的话,分别动身利益更大,有些主意更正的,听到这里,转身就走,立刻就回家去收拾行囊了。不过,大多人汉语只会磕磕巴巴的几个词,要让他们就这样闯荡千里,实在没有这个胆量,还是要有人带着才行。
如此一来,四大贝勒的动向,也就成为了众人关心的焦点了:都是要成群走,那就最好是抱个大团,如此,在路上才不会出事。当然,这是去通古斯才能这么说走就走,如果想南下,那也需要有一帮能干的贵人出面斡旋,否则敏军打进来之后,直接十日不封刀,把城里留下的所有人都杀了,还谈什么后话呢!
“二贝勒发话了,去通古斯只要壮丁和成年女人,小女孩,小男孩都不带,回老家去,等他们安顿下来回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