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南洋做驸马》的开篇!
虽然下午才看过配了彩画的文字,但在这样的环境里,凝视着这样令人赞叹至极的幕布彩画!这依旧是让人浑身汗毛树立的兴奋和新奇,黄景秀逐渐冷静下来,又辨认出了彩画的来历——这的确是在那本书里的第一张照片!庄长寿的写真小像!不过是颜色和书本不同,而且尺寸也差了太多,她才一时没有发觉二者的联系。
天啊,在这个尺寸来看,画面里有太多细节了,庄长寿本人不说,背后的丛林浓绿,远处的村落图腾,还有树叶掩映中的一点亮光,黄景秀看书时就看了好久,认为那可能是蛇眸,在这个尺寸上她发现只是林间的光斑而已——已经她完全徜徉在这样巨幅的画像之中了,对于解说,是一种似听非听的态度,她从来没有……没有接触过这样大幅的图像……
当然了,去寺庙参拜的话,是可以看到佛祖的雕像金身的,仰头凝视时,也的确会感到一种难言的压力,一种敬畏的崇拜,就像是此刻,凝视这画面中超过了常人尺寸的人像,在着迷之余也有一种想要膜拜的冲动,虽然明知道庄长寿也不过是常人而已,但是——
伴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朗读,画面突然间又从幕布上被扯走了,不过,这一次很快又有新的画面被填装了进来,不需要再经过□□。毫无疑问,这是第二张照片,出现了新的人物——报道记者张宗子和徐侠客,这两个在买地很富有盛名,就连黄景秀也听说过的文人,他们的画像也出现在了幕布上。有先有后,一个人牵着南洋的小矮马,一个人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一根蕨条不知在说些什么。远处还有两三个浑身黝黑的矮小裸人,正在搬运着货物。
南洋土著!
他们果然什么都没有穿!
这样的画面,居然公然地展览在幕布上了,虽然没有暴露任何羞处,而且,这副模样对于黄景秀来说不算陌生——纤夫有很多都是如此,她从三峡出来的,怎么没见过几乎全.裸的纤夫呢?但是,不论如何,眼见过,和放在幕布上这样大喇喇的展示,意义似乎仍然是不同的。黄景秀又怕看,又忍不住总想着要看看那几个小黑点。好在帐篷里的气氛很严肃,并没人鼓噪什么,否则,或许碍于情面,她也要做出一副要走的姿态来,现在则可以假装没发现照片后头那几个不显眼的黑点,其实是没穿衣服的人。
居然是彩色的画面……而且比所有寺庙的藻井彩画都要更活泼生动,比较起来,那些富丽的花纹也好,人物画也好,简直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了……黄景秀此时此刻怎能质疑金娥的判断?比起去看篮毬来说,当然是新式皮影戏更让人激动,甚至可以说是震慑得说不出话来。她可以一片一片地看到天亮——现在,她也明白为什么这种新式皮影戏又叫做幻灯片了,这个命名是很形象的,一片一片的灯画,通过神奇的步骤被幻化到了幕布上,幻灯片难道不就是最切实的名字吗?
这一场放映,一共持续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大致上把《我在南洋做驸马》这本书的内容都给带到了,但并非所有照片都有入选,幻灯大概是二十多张,有些女子身体裸露得很多,并且在镜头前方的,并没有被放进来,当然在黄景秀看来,那些画面中的女子干瘦矮小,实在说不上多么的艳情,但这样的选择还是让她松了口气。放映完结之后,还有下一场,所以大家都需要尽快地退场,从伙计指引的出口出去,还有人不断地卷起帐篷,透一透里头的味道,绝大多数观众都是如痴如醉,讨论着剧情的也有,讨论着剧目的也有,“还是这样真人的幻灯片好看啊!”
“虽然比不上仙画,但仙画要几年才能看一次,那人多得,说是人山人海真一点都不夸张,去年我就没捞着看……幻灯片好,日日都在这里的,时不时还有新的幻灯片到货,掏钱就能看!”
“那是,不过还是有真人真画的更引人入胜些。《南洋》要比《蜀山》好。蜀山的绣像幻灯片从前看,多么雅致,但《南洋》一出,又显得不新奇了。”
“原来只有这个幻灯片,是用真人的仙画做成的吗?”她诧异地问金娥,但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南洋驸马,那是真有其事,用仙器拍下的写真,才能和剧情如此严丝合缝。其余的话本都是杜撰的,哪来的真人仙画呢?想来最多也就是一些绣像彩画的幻灯罢了,当然,不是说不好,但的确,和《南洋》比起来,那又完全无法相比了。
“大多数幻灯片都是绣像,像是真人彩画这种,大概也只有《南洋》了,下一部得等咱们买地再一次对外扩张时,倘若有什么趣事再说罢。”金娥是很博学的,近乎是‘万事通’了,她告诉景秀,幻灯片的出现,也和高透玻璃的普及有不可分离的联系,因为灯片其本身,就是玻璃上画出来的。“以前的版画师傅,现在很多都转行做这个了,之前周报还打广告,招揽能在玻璃上作画的大家。所以这东西和玻璃灯一样,都是跟高透玻璃一起出的新东西——原理倒是很简单的,但以前没有材料去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