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被卖了,槐花也没有怨恨双亲。因为她在家的时候,爹娘并没有偏心,只是日子难过,不得不卖而已。谁让她是家里的老大,弟弟妹妹年纪小,卖不上价呢。
到了小河村,周家为儿子买了她。
周家的独子长宁,之前读了几年的书,因为在学堂里与人争执被打断了腿。他天资聪颖,以为自己能够有所作为,结果连考童生的书都没看齐就被打成了废人。他自此一蹶不振,都不爱出门。夫妻俩想了各种法子宽慰儿子都收效甚微,无奈,干脆买个姑娘做儿媳妇,早日生下孙子,不然儿子就这样子在他们走了之后绝对要受罪。
槐花到了周家后,因为夫妻俩对她不错,她也渐渐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虽然男人不成器,对她没个笑脸,但她很快就有了儿子,一年后再次有孕,真正的三年报俩。
她这个好好过日子的踏实性子,周家夫妻都看在眼里,在他们年纪渐长之后,就把家里的积蓄交给了槐花,让儿媳妇当家。
槐花并没有想离开,与其去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还不如留在村里。
之后的几十年里,她送走了公公婆婆,教养一双孩子……值得一提的是,周家有五六亩地,在她过门后,她就要和公公婆婆一起下地。这种时候,她生下的孩子就只能交给家里的男人带。
周长宁整日吃了睡睡了吃,偶尔还会看会儿书,什么都不想干,但对于带孩子这件事情他并不抵触。
因为孩子在他身边的时间长,三岁起就会读书了。
周家面上和村里的各家差不多,其实积攒了一些银子,否则也不会送儿子读书,如今看孙子有这个天分,夫妻俩虽然担忧孙子重蹈儿子的覆辙,可有了儿子要求,加上孙子实在聪明,不读书可惜。到底还是把人给送去了城里的学堂。
孩子聪明是一回事,愿不愿意把聪明的脑子拿来读书又是另一回事。长子周平宇在读了两年之后,好多书背不下来。
这时候,恰逢周母生病,槐花要忙地里又要忙家里,就不太想让儿子去城里读书了,但是周长宁坚持。
于是,周平宇又读了几年,实在不是那块料,就去学做了账房先生。
他算账的本事一般,人却活泛,在十四岁的时候,娶了教他算账的师傅的女儿。
成了亲,他就更不想回来了。
槐花送走了公公婆婆,整日在地里操劳,又教养小儿子,从来没想过要去城里麻烦大儿子。但是周长宁不愿意住在村里,偷拿了家里的银子搬去和大儿子住。
周家有五六亩地,没有银子照样能过日子。槐花没有想过和周长宁撕破脸。主要也是念及儿子的岳父住在城里,事情闹大了,会让儿子面上无光。
于是夫妻俩便开始了分开住,一个住在城里,一个住在村里,槐花每年靠着种地,虽然没有多少积蓄,但日子也能勉强往下过。
二儿子周平玉比较踏实,娶的是村里的姑娘,夫妻俩成亲时,就比着槐花的积蓄办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