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面的时候揪两棵小青菜放进去,味道都更好了。

正好,千年工厂那边把她要的这批零件都送到了黎司越公司的仓库那边。

史佳瑞亲自组装,调好参数,最终有一百台的机器,相比以前,现在多了屏幕,可以按键选择。

相比之前,只能通过几个按钮旋转,已经好很多了,等之后电子元件再升级,触屏就更方便了。

史佳瑞两百本的使用书,没有详细说其中的原理,其中列举了她之前调整过的玉米金春一号。

她还记得李茂特地跑来大石大队查看金春一号的生长情况。

后面她没再关注,也不知道这个品种的玉米是否有被推广出去,是否培育出更好的品种了。

史佳瑞明明已经不记得李茂的长相了,但是他看到玉米的那种激动情绪,却留在了记忆里。

这些农业人,对土地和农业的热爱,枯燥的研究和坚持,那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这些机器,黎司越会安排送给各个农业大学、农研所。

她希望,这些机器,可以让研究员们找到最好的良种,实现所有作物种子的自给自足,解决粮食危机。

才有精力去研究经济作物、改良土壤、延缓沙化、减少盐碱地、解决水污染等问题。

而在这么多的植物中,或许就有她所需要的材料的成分。

所有的一切都是连锁反应,当培育的植物越来越多,汇总起来就形成了大数据库,史佳瑞要什么就不用都自己辛辛苦苦去找了,还不一定能找到想要的。

“不用想太多,这些机器都编号了,送上去的地方也都做了记录,不会流落到外头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