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想。”石在峰知道史佳瑞说的有道理,但这事得换种方式来做。
史佳瑞回来第三天,菇棚完全竣工,她带人审查过后,木架开始搬进去,培养料配好一堆又一堆,已经在发酵了。
她大约估算了一下,到五月底,所有菇棚同时产草菇的话将达到一千五百斤左右。
实际数据没这么多,但间隔着时间生产,最少也有八·九百斤,然后六月又是多雨季节,烘干机就是必需品了。
菇棚里暂时没有史佳瑞要做的事,她也没闲着,先去看了西瓜地,又去公社,主动提出免费给检修、维护碾米机等机器。
公社黄书记听办公室的小干事说这事,连忙赶了回来。
“史知青,机械厂派你出差吗?”黄书记叫人给史佳瑞倒了茶水,和颜悦色地问道。
“是的,要去南珠县出差,先回大队处理下菇棚的事。咱们公社的农机站没有报修,但机器用这么久,多少有点问题,我正好带了工具,检修一下。”
“史知青不愧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这精神值得大家学习。”黄书记对大石大队的动向一清二楚。
添的新机器就不说了,扩建的菇棚规模更让人惊讶,而这都是眼前这女知青的功劳。
公社还在观望,若是大石大队成功了,就意味着草菇的种植和加工体系比较成熟了,公社就希望后期能加入。
公社没有产业,只靠务农,农副产品又不成规模,穷啊,各种基础设施都弄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