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生(2)

按理来说,看网络小说一般人都不会过脑子,只求一个爽字而已,谁还记得住所有的细节,就连作者本人都可能因为时间原因而忘记自己写过小说的人物名字和具体细节。

傅宴反倒是因为桀骜少年经常性拖更而总是忘了前面的内容,他会时不时翻回头重看一遍,也就意味着这本书在他脑海中要比看过的其他书印象更深一些。

但也仅此而已,并不意味着他就能记得所有的细节,傅宴刚刚恢复的激情又被一盆水浇灭了,他估摸着这次应当算是海水的咸度。

可能真的受环境影响,周围一片漆黑,又幽静异常,傅宴的脑海中一直回顾那些剧情,倒是让他记起了一些关键词。

一个词突然蹦到了傅宴嘴边“白葇”,他想起来了,这是一种仑者山上的神树,树皮上有红色条纹,可以流出乳白色的汁液,味道甜美,这汁液便是可以抑制“知风忘忧”的药物。

能记得这个还是因为当时他在文章下面评论吐槽:这不就是牛奶吗?作者回复他:少年,没事多看看书啊。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作者很多书中的地名草药都是从《山海经》中的,他也因此看了一段时间的《山海经》,深深觉得古人想象力可一点都不比现代人差。

可现在问题在于他根本不知道这个仑者山在哪,要是江舒白知道最好不过,若是他也不知,自己又该如何骗他让他相信呢?

傅宴回忆起原书中傅宴殊的人设,斯文败类,狡诈多疑,心狠手辣,无情无义,撒谎成性……呃,傅宴绞尽脑汁也没想到一个褒义一些的形容词,连中性词都找不到,总而言之就是一个丧心病狂的反派大魔头。

傅宴不由陷入了沉默,就这人设似乎拿漂白剂也不可能洗白吧。

往常看书,一般坏人之所以会变成大反派都有着各种各样无可奈何的原因,也因此若是身世越可怜的反派越容易引得读者的怜惜与不舍,然而傅宴就根本不记得傅宴殊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

傅宴殊从一出场便是温文儒雅,正气凛然的翩翩君子形象,深受师父和同门师兄妹的喜欢,傅宴殊在修真界的名声也是极好的,位于各仙门子弟之首,有人可能会想他是不是被男主的异军突起给刺激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一开始的目的就很明确,正道尊主。

当初作者在中后期爆出他的大反派时,不少读者都不依,在下面威胁要给差评,他们觉得这么谦和有礼,善解人意,温柔内敛的人怎么会是坏人,一定是作者为了随大流,制造爆点才这样写的,但随后作者列举了之前无数个伏笔以证明傅宴殊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人。

傅宴殊之所以对外斯文有礼,温文儒雅,乐善好施,其实都是为了自己能够顺利坐上尊主之位,就连他的师父都没有看出他的野心来,若不是男主的出现,他可能早就成为了正道尊主,祸乱一方了。

因为男主的干涉,傅宴殊不得已弃了正道改修魔道,最终以实力坐上了魔尊的位置,若不是遭人背叛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