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在家从父,女子还没有出阁在家里头的时候就是要听父亲的话,毕竟那个时候父亲才是自己的依靠。
所以那些大家闺秀还没有出阁的时候需要仰仗最多的一个人那就是家里的父亲。
京都的大家闺秀这么的多,但是也只有花宓和承国公闹成了这样子,父不像父,女不像女,真的是只有这么一家。
关于承国公和花宓之间的事情,那些外人都是没有资格相提并论的,也不会有人对着承国公府的事情说些什么的,但是他们提过最多的事情就是花宓配不上叶倾羽。
其实老实来说的话,花宓配得上叶倾羽吗?还是配不上的,就是花宓自己都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其他人怎么想都是不重要的,就是花宓自己怎么想也是不重要的,只有当事人叶倾羽怎么想才是最重要的。
既然叶倾羽愿意娶了花宓让她成为他的贤王妃,那就说明在叶倾羽的心里头花宓也是配得上他的,压根就没有一丝一毫得不配。
如果他真的觉得花宓配不上他的话,那压根就是不会娶她的。
既然已经娶了她,自然就不存在什么配不配的问题了,毕竟娶了花宓的人是叶倾羽,也只有叶倾羽知道花宓究竟配不配。
也是后来听那些人说了之后她才知道,才知道原来花宓之前在承国公府过得是那样的日子,居然连承国公府的下人都是不如的。
老实来说,她一开始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同情或者是觉得花宓可怜。
她不过就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宫女罢了,生下来就是需要去伺候别人的。
可是花宓却是不一样的,花宓就算是再可怜不还是大家闺秀,不还是承国公府的小姐,就算是再可怜也不用同她一样去伺候别人。
所以在知道和自己一起当差的宫女非常同情花宓的时候,她真的就是彻彻底底的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