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办好学塾,师资条件最重要。招聘广告在古境里是件新鲜事,效果也很轰动。
就广告本身这件事来说,就很有挑战性了。以前只有城主府才能以官方的名义张贴官府类的文书,而招聘广告只不过是黎民百姓的一种商业行为,也敢到处张贴,这就挑战了官家的威严。
如果民众效仿,把广告形式应用到其他方面,无形中就削弱的官家的威严,提高了民众的地位。
临安城的人多,城内有百万人,城外有两三百万。
临安城的地理位置在五城的中间,是五城通衢的要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这里特别繁荣。
这里的商业行为多,社会矛盾多,写契约、打官司的人也多、文理先生的兴盛也应运而生。
云彪的招聘书塾先生的广告,对文理先生的冲击最大。文理先生做的是商业生意,有人请才能收取到润笔之资。没人请就一文不得,收入不稳定。书塾先生是固定工作,收入稳定,好根椐固定的收入来计划自己的开支,量入而出。
最重要的是,招聘广告开出的薪水很高,是一般的书塾先生的两倍,等于一个人拿了两分钱,一个人顶两个人的收入。这个诱惑太大了。
文理先生是街头摆摊的一伍,社会地位比书塾先生低,虽然收入和书塾先生差不多,但没书塾先生的稳定。看到招聘广告的文理先生,没有一个不动心的,纷纷拥进青云巷商府来应聘,还有些本来是书塾先生的,冲着两倍的高薪,也来应聘。
来应聘的人很多,就有了择优录取的条件。阿曼达、云彪亲自主持面试。阿曼达、云彪的择优条件与别人不同,对文字功底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应聘人的教学方法,思维、观念。
他们俩办的学塾不仅要让孩子们学到文字知识,还要学会做人,适应社会潮流变化,做引领社会前进的精英人物。
经过考试之后,每人参加应聘考试的人都领到了当天的工资,这样即使没有被录取,也没有白费工。‘
云彪叫他们每个人留下了联系地址,回去等待录取通知,半个月内没有接到录取通知的,就是没有被录取,请自行安排,不用再等了。
两天后,商家搬走,云彪雇了几个短工,把房屋打扫干净。全部装饰粉刷一新。
这一次招聘,录取了十个书塾先生,云彪要先生们列出书塾需用的一切清单,雇人采购。先生的工钱从这一天算起。
商家留下的一切家具都送给了子凡等五个孩子家,并雇人给他们送到家里。云彪以让子凡奶奶到书塾做了勤杂工,帮助烧开水,送资料等杂事,不仅解决了老太太的生活,每月还能拿到不菲的工钱,子凡奶奶激动的泪眼蒙眬。
书塾所需要的设备,全部买新的,阿曼达一边采购、布置书塾,一边叫先生一边写招生简章。
阿曼达对写招生简章的先生说:“一,这个书塾叫鹏程书塾。二,招六岁以上的适龄儿童,不分男女。三,免交学费。四,书塾包伙食,家离的远的包住宿。五,择优录取,不分贫富贵贱。
书塾先生一个个瞪大了眼,感到有点不可思议,人家办学是为了赚钱,这个鹏程学校是为了贴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