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苏汐颇有一种养孩子的成就感,这样即使提前出发,大家的身体也能承受旅途的辛苦。

于是苏汐对大家说:“我认为我们要提前出发往越州了,最多半个月后就出发。”

“为什么忽然要提前出发?”几人不解问道。

苏汐叹了口气,“辉城的天气很反常,我心里觉得很不安。大雪之后很容易发生大旱。而且此次我们献上抗寒救灾的策略,太守除了一开始给了五十两赏银,之后便没有了下文,我很怀疑他没有把我们的功劳上报上去。”

“姐,你的意思是这太守独吞了抗灾的功劳?应该不可能吧,他也是读书人啊,不至于如此卑劣吧?”苏卓不相信。

“为什么不至于?读书人难道都是正人君子吗?雪灾已经过去月余,按理说如果上报上去,朝廷的嘉奖令应该已经颁发下来,可是我们却没有收到任何消息。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太守隐瞒了嘉奖令,拿着我们的点子给他自己铺路了。”苏汐翻了个白眼。

其余几人都不敢相信,然而现实又令得他们不得不怀疑。

苏汐继续分析:“我们只是无父无母的孤儿,背后又没有势力,谁又能证明这计策是我们进献的呢?就算太守吞了这功劳,我们又能如何?”

别说在这个封建时代了,就是在现代,上级占了下级的功劳也是非常常见啊,何况他们连下级都算不上。

“而且如果接下来发生大旱,太守万一再度找上门来让我们献策,到时又该怎么办?不论献或是不献,都是麻烦。

而且我们手里握着他的短处,他心里总会觉得不安,万一哪天起了坏心,我们这几个人都不够他一锅端的。所以这次只能认栽,我们干脆三十六计走为上,方能保平安。”

几人都觉得苏汐说的极有道理,纷纷点头同意。

狄云说:“没错,这太守太不上道,不讲义气。这次就是有计策我们也不告诉他,让他自己解决吧。我们已经救过辉城百姓一次,又不欠他们的。”

众人纷纷点头。

然而苏汐真是如此想的吗?孩子们,你们还是太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