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第一钢琴协奏曲公布后,犹如飓风版席卷整个欧洲,而且所到之处连个渣都没有。
凡是听到这首曲子的人都被会深深地震撼到。第一乐章听得人热血沸腾,第二乐章听得人哀痛悲凉。
第一乐章有多让人热血火热,第二乐章就有多让人悲伤。这两个极端的情绪,在所有听众的心头上刻下一道很深的印记,这个印记久久不会消失。
有人说林淮玉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就是一部战争电影,场面既宏观又苍凉,让人深陷其中。
听林淮玉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这双重体验,有着双倍的影响,紧紧地抓住每个听众的心。
懂古典音乐并喜爱古典音乐的人听到林淮玉这首钢琴协奏曲,就会深深被它的旋律揪住心,久久不能从中恢复过来。
林淮玉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除了旋律深深地抓住人心,还有超高的技巧也让听众们津津乐道。
他的这首曲子需要很高的弹奏技巧,虽然跟李斯特的《钟》所需要的技巧不能相比,但是一般人想要演奏好他这首曲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再说,这首曲子并不是炫技之作,所以所需要的技巧并不是非常难。
在古典音乐中,其实有不少反战曲,但是像林淮玉这样大开大合,大悲大喜的曲子很少。
一般的反战曲,从第一乐章就开始铺垫,然后循序递进地进入反战。而林淮玉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却不是这样,它的第一乐章非常热血沸腾,听了后会想冲上战场杀敌,这不是其他反战曲有的。
它的第一乐章一直持续激昂的旋律,直到最后才出现一声尖利的旋律,随后激昂的旋律才变得“温柔”起来,然后就直接进入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一开始就非常悲伤,完全没有给听众任何心里准备。你说它的情绪转换的突兀,但是其实一点也不突兀。
有人形容说林淮玉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就像是上一秒他和朋友们正在欢呼高兴,下一秒就死了一个朋友,没有任何征兆,但是却又理所当然。
还有人说第一乐章最后的那声尖锐声是点睛之笔。虽然一开始听到的时候,会觉得这一声尖锐的声音会很突兀,像是弹错了音一样,但是人们听到的时候,心中就隐隐约约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果然不出人们所想,在尖锐声过后就是悲伤。
阿加丰诺维奇先生在《古典音乐》杂志上对林淮玉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析和点评。首先从技巧上分析,之前介绍过这首曲子有很多音,比如说回音、颤音、上下波音等,还有平均律。不止如此,林淮玉的这首曲子还多了一份“意外感”,这份意外感有几分莫扎特的味道。
意外感指的是让人意想不到。用通俗简单的话来描写的话就是在第一乐章的时候,一直保持着激斗的旋律,但是这个激斗的旋律并不是一样的,而是不同的。在第一乐章的开头,旋律就非常激越,然后听众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在第一乐章的四分之二处会有不同的旋律,这个认为是对的。但是,在四分之三处,听众们以为还会有不一样的旋律,结果这处的旋律竟然和四分之一处的旋律一样,这是听众们意想不到。
就在听众们以为四分之四处又会像刚才一样出现差不多的旋律,结果最后一小部分的音乐直接和前三部分的音乐完全不一样,让听众们完全摸不着头脑。
阿加丰诺维奇先生说林淮玉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有莫扎特最后钢琴奏鸣曲的几分影子。其实,他说的没错。自从学了钢琴后,林淮玉经常在系统的图书馆里练习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
叶列娜教授他们见林淮玉的钢琴弹奏水平一次比一次好,弹奏的技巧也是一次比一次高,以为他是天才一教就会,不需要像他们这样花了无数的时间练习。其实,他们不知道林淮玉在系统的图书馆里练习了一遍又一遍。
虽然说学习音乐需要极高的天赋,但是即使林淮玉拥有九个音的绝对音感,但是他不勤奋认真地练习,九个音的绝对音感也是没用的。再说,拥有九个音的绝对音感,并不代表天生就拥有非凡的技巧。
莫扎特是不能用理论来揣度的天才,那么林淮玉也是。
林淮玉喜欢莫扎特的音乐,他的音乐中多多少少有莫扎特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