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国家是这样。
小到企业,也是这样。
互联网企业是这样。
实体企业还是这样。
不管是计算机硬软件,还是种猪种牛这些,必须做到最基本的自给自足,不然的话,一定会被人卡脖子,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也是徐杨给雷老板施加压力的主要原因。
他真等不起雷老板慢吞吞的把某山推进股市里,等到那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别看他整天悠哉悠哉的,实际上内心还是很有急迫感的。
考虑的事情太多了,方方面面都想走在世界的前列,那压力可想而知。
这还是只考虑他目前涉足和计划涉足的行业,如果算上光刻机、芯片制造等行业,那压力,我妈的呀,更大了。
不过说起来,光刻机这块,也不是没有机会。
这个时候的阿斯麦尔已经起步了,没了什么截胡的机会。
但哪怕是从现在开始就做自研,到十五年后无论如何也具备了和阿斯麦尔争锋的资本。
国内,可从来不缺人才的。
连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讯卫星都能搞出来,能搞不出个光刻机?
不至于。
重生前为什么没搞出来?
一个原因。
不重视。
现在的芯片制造才刚刚进入纳米时代,绝大部分芯片需求还处于微米时代,到二十年后,也只有手机等一部分集成度非常高的数码电子硬件必须用到纳米级芯片,其他绝大部分工业设备依然可以使用微米级的芯片,包括军工也是如此。
所以,在03年前后看,国内对纳米级芯片的需求并不高,但研发成本和研发难度却非常高,再加上还没有被制裁,还可以买到当时最先进的芯片,于是国内各方面都没有怎么重视。
这差距,越拉越大,直到彻底拉开差距。
然后,被卡脖子了。
这个教训,不是一般的惨痛。
所以,徐杨还真琢磨着提前搞这个,就算现在没机会,再等的三五年,怎么得也该启动了,到那个时候,他应该也具备了那样的实力。
好吧,有点想当然了。
阿斯麦尔从默默无闻到一统江湖,烧掉的现金和资源都是海量的,更集成了当时整个西方世界的资源,才有了那样的成就,光徐杨知道的03年之后的收购就有好几次,,还都是直接收购的灯塔国的高科技公司。
他有那样的机会吗?
绝对没有。
就算他再有钱也没用,灯塔国那边可不信奉什么“商业自由”,或者说,只有他们收购别人的自由,别人敢伸手试试,捶不死你。
所以,还是只能自研。
而且必须借助国家的力量,因为单靠他自己,一百年都不见得能研发出来。
全世界范围内的高科技企业,有意加算一家,统统都借助了国家的力量,没有哪一家可以例外,国内就不说了,国外那些也不例外,包括特拉斯这种,连阿斯麦尔在崛起的过程中也真真切切的得到过西方各国的助力。
只是很可惜,现在的羚羊科技还不具备那样的实力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