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筝笑道:“交给我吧。”
君离不可思异。“你这么好心?”
“人族内部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事,但她始终没有越过线。”辛筝道:“很适合成为标杆。”
人族内部有矛盾是家里兄弟姐妹掐架的事,但引狼入室就是踩过线了。
见君离不是很明白,辛筝又道:“她应该为僭越称王付出代价,但她已经用生命为僭越付出了代价,抵偿了过,过要罚,功也当嘉奖。你听不懂没关系,反正这事你别再掺和,你现在的身份地位不适合搅进来。”
没有任何一个王会喜欢管得太多的臣子,尤其是这个臣子在军中拥有巨大的威望。
再加上少昊氏是太昊氏诸多分支中最有资格顶替太昊氏的....不管君离怎么想,别人一定会多想。
帝国四帝族,每一个帝族都是帝君的直系后代以及承嗣之宗,除了少昊氏,少昊氏并非炎帝嫡长,却成了帝族,太昊氏是承嗣之脉,却非帝族。固然有少昊氏历史上为帝国立功甚多,蒲阪嘉奖的缘故,但嘉奖什么不好给这种嘉奖?
值得一提的是,嘉奖完了后没多少年太昊氏与少昊氏便彻底闹掰老死不相往来了。
辛筝大概也能猜到为何。
风姓氏族太特别了。
不是因为是炎帝之后。
另外三个帝族也是帝君之后就没被这么折腾。
人族如今虽然有很多氏,但姓有二三十个,在帝国早期时,姓更少,加起来一共九个。
九姓中有八个是炎帝为了方便管理以及别婚姻而创造的,赐给跟随自己的先民,也因此,那时同姓不一定存在血缘,发展到后来便是同姓的贵族追溯自己的祖宗可能追溯不到同一个人身上。除了风姓,九姓中剩下那个是炎帝自己的姓。
天下姓风的,以及从风姓衍生出来的姓,往前追溯祖宗都一定会追溯到炎帝头上。
这种特殊使得风姓本身就可以自成一族,帝国早期时风姓人族也正是这样的形态,以血缘为纽带自成一族。
九姓之一,九分之一的人族。
势力多大啊。
哪个人王能安寝?
炎帝后期自己都看风姓氏族不顺眼了,禅让青帝是因为青帝出色,但风姓氏族庞大的人口基数下难道就扒拉不出能和青帝比的?
是扒拉不出还是扒拉出来了炎帝也不会选?
风姓氏族和旧制度绑得太死了,而帝国需要迎来转型,让风姓氏族来接盘意味着寄希望于风姓氏族自己革自己的命。
很显然,炎帝是几千岁不是几岁,所以,她不信人心。
一个出身既得利益阶层,但因为诸多因素和既得利益阶层闹掰了的叛逆者,尤其这个叛逆者还拥有过人的才华与眼界。
辛筝扪心自问,换了自己,也会选择青帝。
而且,辛筝个人觉得历代人王干得还挺厚道的,通过分封和一些手段来将风姓氏族肢解肢解再肢解,而非简单粗暴的大开杀戒。
毕竟,风姓氏族早期的历史真的很得罪人,若非炎帝还活着,哪怕炎帝不在意自己的血缘后代,但她的存在本身就为风姓氏族提供了保护,风姓氏族莫说发展到后来的鼎盛,能不能延续下来都是问题。
历史上风姓氏族同青帝争王位,未尝没有对非风姓氏族的人坐上王位,风姓氏族会被清算的担忧。
读史时辛筝都有点惊奇。
有权有势,自诩王位的第一继承人,结果王位给了一个外人,最后居然没造反。
简直不合理。
哪怕打不过青帝也不该吱都不吱一声,太不符合风姓氏族的作风了。
祖先你哪怕为了王位不惜勾结异族找青帝麻烦弄死青帝,辛筝都能表示理解,毕竟权力是真的很吸引人,正常人很难在权力面前守住底线和本心。
不过分封肢解了风姓的同时也让风姓氏族满天下都是。
哪怕时代发展到今日风姓氏族已经不可能像帝国早期那般联合起来了,但该防的还是得防。
君离想得没辛筝那么多,但也知道自己如今在军中的威信确实有点打眼。“好吧,那就拜托你了。”
辛筝道:“我会的。”
说完发现君离面露犹豫之色,便道:“有话就说。”
“你让我帮你收集典籍,尤其是西荒这几十年的政务公文记载。”
想到战争时军队的纪律问题,辛筝道:“没收集到的话就算了,我再想办法。”大不了将金乌城上了年纪的人请到一起聊聊天,能收集一点就是一点。
“不,收集到了,很齐。”
“你的表情一点都不像在表功。”
“我我怕军队入城后抢劫,便让军队帮忙收集典籍,说你会给钱。”
“很有创意,没人不喜欢钱,但比起烫手的钱财,自然是不烫手的钱最招人喜欢。”辛筝道。
“你不生气?”
“我为何要生气?我拜托你帮我收集书,但用什么方法收集是你的事。”
“需要支付很多钱。”
辛筝摆手。“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是事,千金散尽还复来,书若失传了那就是悲剧了。”
君离闻言一点都没放心。
千金散尽还复来。
那万金,甚至十万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