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众多钱币的品质让辛钱成功成为了最受欢迎的钱。
辛钱大量的流出辛原,时至今日已经成了兖北最受欢迎的钱,但也因为谁都想要这种钱,并且得到后因为它的保值都不想花,而是存起来....市面上的辛钱始终不多,辛原更是钱荒得厉害。
铸钱的工坊昼夜不息的铸钱也解决不了钱荒的问题,而且铸钱需要用到大量的铜,辛原南部是燕环山,有不少铜矿,但....帝国境内的铜矿分布同样不均衡,大铜矿不是在西荒便是在南方。
虞知道辛筝的谋算,不敢说什么制止钱币外流的想法,便想到了铸大钱。
大钱的购买力大,耗费的铜料又少,虽然需要用到银料,但只是掺一定比例的银而非纯银。
至于氓庶用不了这么大的钱,不还有商人吗?
往来辛原的商人都是带着大量的粮食布匹来卖,再买牛马、肉食和皮草带回去,都是大宗贸易,每次用三铢钱结账都相当麻烦,用大钱可以省不少事。
但因着没有合适的时机,这事便一直没办,拖了两年多。
直到今岁大量的流民涌入,流民将一路上抢的粮食和珍宝全都出手给虞。
虞与辛筝书信往来商量了下,便开始铸大钱,用大钱结账给流民。
流民们也很能接受,收益是要按人头分的,虽然收益很大,但因为分的人太多,最终每个人少则几十枚铜锱,多则几百枚,财不露白。
用金子结账,体积和重量倒是小了,但且不说虞没那么多金子,便是有,流民们也不好分。
大钱只要能用于购买东西,流民便很满意,数量少,购买力大,目标小,方便藏,也不容易招贼惦记。
船夫不清楚这些内里,但还是对辛筝的问题给予点头的回应。
铜钱如果多了,的确容易招贼惦记。
“那我一会拿这个钱付船费如何?”辛筝问。
船夫:“我只收铜钱,你这个钱虽然好,但西荒没有,没有就没人收。”
辛筝腹诽不是西荒没有就没人收,而是你们的钱币比山东稳定多了。
太昊琰灭国无数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解决了铸币权问题。
贵族有铸币权,但国都亡了,没了封地,贵族还是贵族?还能私自铸币?
至于本国贵族,但结束了绵延战火,进入休养生息期后太昊琰又花了十年时间打压本国贵族,最终收回了铸币权。
钱币体系稳定,没有对更保值的钱的需求,自然不会对万里之外的国度发行的大钱有太大兴趣。
合金钱里的铜银含量鬼知道是多少,远不如收铜钱更保险。
没办法,在兖北,所有人都知道辛钱里的铜锱购买力和粮食挂钩,而不取决于铜本身的贵金属价值,大钱亦然,它的购买力挂钩于铜锱。
因而钱币里的贵金属含量并不重要。
但西荒太远了,钱币的购买力取决于贵金属本身的价值。
辛筝道:“那算了。”
船夫拿碗给辛筝舀了一碗水。“贵人说了这么久喝点水吧?”
辛筝瞅了瞅船外的海水,说是海水也不尽然。
羽族的典籍记载里,西荒这一片在远古时的名字是千泽平原。
千泽是辋川海的前身,后来地形地貌改变,河流湖泊汇聚,最终形成了辋川海。
也因为前身都是淡水湖泊,辋川海虽然有个海,却是淡水。
淡水可以直接饮用,因而辋川海四周的人族都是渴饮辋川海水的,但....辛筝摇头。“多谢,我不饮没煮沸过的生水。”
鬼知道里头有没有寄生虫,从小时候在青婧的实验室里看到一张水蛊病人的解剖图,好奇的询问,然后被上了一堂寄生虫病的课,自此她这辈子都饮不得一滴生水了。
船夫载客往来辋川海沿岸,见过的贵族不少,能理解贵人们各种各样的讲究,辛筝只是不饮生水而已,不算怪。
想了想,船夫翻出了两枚果子给辛筝。
辛筝诧异的看着船夫,服务这么周到?
船夫道:“虽然小人并不能完全听懂贵人的话,但以前从未有人如贵人般与小人说这些。”
贵人们是不屑与平民交流的,哪怕交流也多是询问哪里的风景好之类的。
像辛筝这般认认真真的用最浅显的语言和他聊钱的,这是头一个。
辛筝:“....”我就是身上没带铜钱而已。
从葛天国一路狂飙至西荒,身后的刺杀追杀层出不穷,她委实没时间找地方换铜钱。
作者有话要说: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古代,皇帝是怎么让不关心也没资格关心皇位上坐的哪位的底层知道皇座换人了的?
记得以前看到过新闻,都新中国了,偏远山村里还以为大清朝。还有桃花源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也侧面说明了古代的信息传播能有多坑。
想来想去,有点明白古代每个皇帝都要铸新钱了,平民可以不关心皇帝哪位,但不可能不关心钱。
以及本文设定人族的钱币凌乱,但度量衡很统一,甚至不同种族之间的度量衡标准也有很大一部分重叠(元洲第一王朝时留下的遗产)
重量单位里,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五十克),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这是所有种族通用的标准,还有一些更小和更大的单位因为是第一王朝灭亡后创造的,就不统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