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垂下了脑袋,好半晌才小声道:“我也想为家里做点事,姐姐们做的事我插不上手,也只能走这条路了。我当了陛下的人去南边,不论我如何,只要不背叛陛下,陛下总不会为难咱们家的。”
元春和探春对视一眼,两人的眼圈都红了红。
元春拉着他到跟前,轻声道:“咱们家现在好着呢,我们做的事也只是以防万一而已,现在还远远不到那一步,也用不着用你的小命去换陛下对咱们的恩赏。”
探春提着帕子擦了擦泪,拍了拍他:“好了,此事你不要再提了,老老实实地跟着齐师傅练武考试,别想这些有的没的。”
贾环还要再说什么,想了想还是咽了下去,垂头丧脑地走了出去。
“真是长大了,也知道为咱们分忧了。”
探春欣慰地说。
“我刚才还在看环儿上午让人送过来的族学册子,他管得很好,过了年咱们族学里有一批要去参加考试,有三五个人都很有希望,先考个秀才回来应该是没问题的。”
元春也笑着说。
说完,她思量了会儿,道:“三妹妹,你着人去做一些颜色样式都统一的衣裳来,发给那些在族学里上学的孩子,让他们以后上课都穿着。在这种样式的基础上再赶制些布料更好的给今年要参加考试的学生,备几辆马车挂上咱们府里的徽记,等送考的时候统一把赶考的学子们送过去,声势做得大些,让周围人都知道这是咱们贾家资助的考生。”
探春一听就明白了元春的用意,笑着应下:“放心,若是等他们中了秀才,我也会派人去大张旗鼓地报喜的。”
读书人最重名声,只要让大家知道这个人是在贾府的资助下走上了仕途,在官场上他们纵然不伸手相帮,也不会落井下石才是。
单单靠贾环和贾宝玉两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只要人才源源不断地从贾府的背后走出来,贾府屹立的时间就能越久。
元春又与探春商量了扩大祭田之事。
“先不要弄出太大的动静,你找些懂得田庄之事的夫人来做帮手,看看附近有哪些地值得买,动静大了反而容易引人注意。”
元春嘱咐探春道:“若是遇到什么问题你给我写信也好,去宁国府问秦嫂嫂也好,她定然有主意的。”
探春一愣:“她?”
元春笑了笑:“你若不信只管去,去上两三次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