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冠之礼怎能让我来主持,如果只是给苏群大哥起个表字的话,小弟倒还是勉强可以。”
“那就多谢神童了。”苏双认真的感谢道。他当年及冠时,表字也是父亲去雒阳请人给取的,如今这个师从大儒卢植的神童愿意给幼弟取字,实在是再好不过。
“群者,辈也。从羊君声。苏群大哥,表字辈从如何?”李继略一沉思后,开口询问。
苏群当然听不懂的,他与苏双两人只是上过一段时间县里的私学,能识些字就算不错了。虽然这小神童此次前来是为了谈生意赚钱的,但既然人家很给面子,还帮自己取了表字,终究让苏群对蔡府上的伪装感到有些不好意思,赶忙欠身行礼道谢。
“多谢小神童赐字了。”
看苏群满意,苏双便乐呵呵的领着李继去了后院的造纸场地,等完整转了一圈后,李继也思考了起来。这个造纸行倒很是符合李继的设想,正常造纸大体的四个步骤他也是看明白了:原料分离、打浆、抄造、干燥,所以一路上也没多少好问的,让苏双也不禁怀疑起这个小神童是不是真的只是打算来看一圈。
等到又回到客堂,李继终于开了口。
“敢问又持大哥,苏氏造纸行一直都是如此运作的?”
“不错!”苏双对自己造纸行的能力很是得意,自豪的挺了挺胸脯,“而且自从我父亲改进了篾席,现在每年造纸的产量比之前高了足有三成。”
“据我所知,造纸术是原龙亭侯蔡伦蔡敬仲数十年前改进的,再由和帝下令推广。不知苏家的造纸行可与蔡侯有关系?”
听了这话,苏双和苏群惊讶的对视了一眼,对李继的见多识广感到吃惊,然后苏双便边回忆边开了口。
“苏氏祖上是中山人,祖父少年游历桂阳郡,与蔡侯相识,便一同来到了雒阳。后来蔡侯入宫,祖父在蔡侯帮助下开了这家造纸行,也曾被受皇恩。在蔡侯受辱去世后,苏家造纸行在那段时间里一蹶不振,幸好父亲一直坚持着,直到现在交到我们两兄弟手里才渐渐又有了起色。”
听到苏双自言祖上是中山人,李继一时有些哑然,想到了刘备就是受中山人苏双、苏世平的帮助才举兵抗黄巾的,莫不成是让自己遇上了?不过应该也不太可能,那两人史料上记载的是两个马贩子,可不是什么造纸的大商。
点头表示了解后,李继又接着说道:“小弟愿意资助造纸行的目的其实是为了造出能书写的纸张,看过造纸行是如何造纸后,小弟倒也有了些想法。为何不换些原料试试呢?需知当年蔡侯也是换了原料,才有之后的一步步变废为宝,如今你们仍在用苎麻、破布这样的原料,何不换成竹子、藤皮、稻杆这些试试?”
苏双先是仔细思考了一下,对于造纸他自然是比李继门清熟路,只是摇了摇头。
“原料是当年蔡侯实验了多次后才确定了的,苏家几代人倒是从没往这上边考虑。既然小神童有要求,那藤皮倒是可以一试,可稻子在雒阳这里少有种植,竹子就更不行了,那么坚韧,根本就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