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墨子与道德经. 任宪宝. 2557 字 2022-09-29

【原文】孔[1]德[2]之容[3],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4]。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5];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6],其中有精[7],其精甚真[8],其中有信[9],自古及今[10],其名不去,以阅众甫[11]。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12]。【注释】[1]孔:甚,大。[2]德:“道”的显现和作用为

“德”。[3]容:运作、形态。[4]恍惚:仿佛、不清楚。[5]象:形象、具象。

[6]窈兮冥兮:窈,深远,微不可见。冥,暗昧,深不可测。[7]精:最微小的原质,极细微的物质性的实体。

微小中之最微小。[8]甚真:是很真实的。[9]信:信实、信验,真实可信。

[10]自古及今:一本作

“自今及古”。[11]众甫:甫与父通,引伸为始。[12]以此:此指道。

【译文】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

“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

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

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

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

“道”认识的。【解析】古中国人的

“道”法的徫大之处在于发现了宇宙的逻辑定律

“箭头‘一’”。宇宙中的种种状态,不管是多么简单,也不管是多么复杂,只要从整体上来看,就都可以用一个箭头来表示。

这就意味着,宇宙的最大态可以是一个箭头,宇宙的最小态也可以是一个箭头。

虽然都是一个箭头,然其每一个箭头的具体内涵却各有不同。老子的方法是舍大求小。

本章讲的就是宇宙中最小的箭头。而且老子将这最小的箭头作了进一步的解析。

这种解析比现在所流行的超弦理论来得更为细腻。现代超弦理论的眼光着眼于

“物”,而老子的眼光已超越了

“物”的羁畔。从这一点而言,可以把老子的

“道”称之为

“前超弦理论”。老子是把

“怳忽”放到一个过程之中,这是一个可分为五个阶段的

“道”的过程。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品德完全可以根据他的目光作出判断,目光是心灵的折射。

“惟道是从”,是说一个人的目光,完全显示了他对大道的体悟,也就是说,意境决定一个人的思想意识。

道的境界越高深,对世界的认识也就越深刻,他的目光就显得越深邃、睿智、慈善。

这是总言德与道的关系。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从道的物质性方面来讲,其存在形式是不停地旋转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