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定国之功!

“而且,这终究只是朝政的一小块而已,当下正值农忙,只能做这些与农耕相关的改革,等农忙结束,其他方面的新政,朕也会相应开展的。”

听见太祖这般直白的夸奖,崇祯含着笑谦虚着,同时,对其他的朝政改革做着期望。

对崇祯来说,村令,或者说村中的体系,终究只是他预期中,新政的一小部分而已。

尽管他能清晰感受到村令体系到位之后,朝廷与农民或者说底层的接触一下子变得那般简单与贴切,但是他却更多将这一份功劳认为成了消除贪官污吏的作用。

这与实际的情况,可就差远了。

于是,听了崇祯这番话之后,朱元璋直接摇头:

“你这话就错了,仅仅这村令体系一套,便比当年张居正的改革还要更有效果。单凭这套体系,便能支撑大明延寿一两百年!”

嗯?!

比张居正当年的改革还要更有效?

这话,若不是太祖朱元璋说出来,崇祯只怕当即就把它当成了阿谀奉承之语。

村令体系,或者说整套的村中治理体系,虽然比之前大明更加深入,但是这到底只是对农村的治理啊,就算能起效果,也只会是对农耕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这样的体系,在朱元璋眼中,竟然就能够抵得上当年张居正张首辅的改革?

要知道,张首辅的改革,从当下看来,是当真起到了为大明延寿近百年的效果的!

这个说法在崇祯看来,简直太夸张了一些,以至于兴奋过后,他都开始怀疑太祖这话是不是在反讽他。

“太祖,你这话是当真在夸这套体系?还是”

崇祯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然后,换来了朱元璋的一记凝视:

“此套体系,当真很好。”

“那,应当也不至于达到您讲的这般程度?”

尽管村令体系时崇祯自行一点点搭建而成,甚至都没有多少参照,可谓是完全原创,但是他却终究不认为这能有那么强的效果。

毕竟,他从零搭建这套体系,前前后后到现在,也不过才过去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而利用的人手,更是只有以前京城中的吏员选出的部分,以及一定量的士卒而已。

这么点时间,这么点人手,由他所想且花了不到一个月独立思索出的体系

若是就能够为大明延寿一两百年的话,那之前的皇帝、明臣为什么没能做到?

“我今天早上,被国运的变化所惊醒,”朱元璋看着眼前当真对自己构建的体系有多大作用并不清楚的崇祯,开口讲述,“就在你将这份文书传遍城郊各个村落之时,大明的国运,增长了一倍!”

“而且,随着时间的积累,那些村落所在处的国运,比刚刚收到文书时,还变得更高。”

“国运,代表的便是国朝之运,此时来看,你所统御的新大明,在除去我所带来的的兵力影响之后,也已经超越了顺国清国的国运!”

此时此刻,神州大地上,一共有三个登基称帝的皇帝以及对应的皇朝。

气运最次的,自然就是退居长安的李自成所在的大顺,尽管还有龙气,但是却已经相当微弱。

若是要打,别说如今的崇祯,哪怕是关外的满清,都能够一战而灭之。

其次,便是关外的满清。

顺治为帝,多尔衮扶持,满清的实力同样不弱。

按照朱元璋所见,若是他不出现,那么按照原本的趋势正常发展,夺得天下概率最大的,便是这满清了。

可是如今,有了这套村令体系支撑之后,新生的大明竟然已经在国运上完全盖过了满清,也就是说,哪怕此刻他朱元璋消失,之前的加持也失效,崇祯竟然也能够借着当前的地盘,将天下重新收归!

“你这套村落治理体系,有定国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