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修改体系,开始执行!

当然,这也是因为崇祯的这套体系已经运转了一段时间,本身的问题已经开始慢慢呈现出来,甚至村令们,都开始互相交换信息的原因。

若是没有这样的积累,崇祯肯定没有办法收集到这么多有用信息,而且若不是何云华将他当成了自己的恩人,没有防备地全部吐露,也收集不到这么多内容。

这么充足,这么完整的内容,当前的锦衣卫都没办法给到,正是因此,崇祯第一时间就赶往了御书房,与执笔监的人手一起整理起了内容。

尽管何云华说的话其实单纯从字数上来看,并没有太多太多,但是崇祯讲述的时候,很自然就将自己的思考与想法都结合了上来。

这样,何云华所讲的一小块内容,崇祯可能就要以长篇大论的形式讲述,而且还经常要求结合此前的一些政令等归档。

监内的人手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一个个手底下忙得手忙脚乱,写字的、找文件的,在互相调度之下,匆匆忙忙。

“这一块的和之前上呈上来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不要单独放着,这么多东西放得太杂到时候不好整理。”

“这一段就结束了,停停停!快,换纸张,抄在下一页上!”

“大前天的政令找到没有?快送过来,这块的内容”

崇祯在御案前大声讲述,而底下的人手则小声互相交流,迅速将崇祯的想法整理成切实有着真凭实据的内容。

等崇祯按照自己记忆的顺序将内容统统讲述,再根据侍卫的补充将之前忘了的内容加上之后,等到纸墨干透,一大摞的内容就呈现在了崇祯面前。

这些,东西,是崇祯之前想法的细化,但是还不能直接作为政令或者圣旨下达。

毕竟这些内容,只是崇祯这么短的时间内,在脑海中直接想出来的内容,其中肯定很多东西都是不够成熟,不够成体系的。

事实上,崇祯自己看着这些内容,看了几张,心中就已经有了新的想法和思路。

“来人,为朕取笔来。”

笔墨到手,崇祯奋笔疾书,挥洒墨汁,关于如何将草创的村令体系细致化,完善化的想法源源不断出现,然后被崇祯书写。

各种各样,或精妙,或有所空缺的方法,在崇祯的笔端呈现。

锦衣卫上报的、何云华所提的各种问题,各种现象,崇祯都已对应的规则将之解决。

从体系的晋升机制,到个人在村落中的生活规定等等,一应俱全。

当前的村令体系,毕竟建立还不到一个月,而且还有新军担任的村尉以及乡间巡查军镇压,无论是村里潜藏的刁民,还是心怀鬼胎的吏员,都还表现得老老实实。

但是,有着这么一段风平浪静的时间过度,不少人的鬼心思都开始逐渐暴露,尽管还没有多少实际的情况展现,但是暗地里确实已经开始有所汹涌。

而这些,既然崇祯已经看到,那么就必然要好好整顿。

村令既然是从无到有,由他一手建立,那么,他就决不允许村令体系也和之前的官吏一般被迅速腐朽!

而给出上升阶梯,同时增强监督以及规范等等方式,正是崇祯当前想到的解决办法。

就比如,之前因为他没有细致确定村尉的工作以及责任,所以由新军将士担当的村尉,不少都直接变成了村里的壮劳力或者村令手底下的衙役。

而按照崇祯最新制定的政策,之后的村尉会真正体现出监督执行等权责,保证作为村令体系重要的一环担当起作用!

“如此一来,想必过上一段时间,朕派出去的村尉们,就能成为相对合格的村令。”

村令们要做的事情自然不少,而且也确实有一部分的内容是需要他们以自己的才智来解决。

但是,这一批的村令本就不是以才智选拔,需要凭借村令本人的才智才能解决的事情,有,但是其实没那么多,而且也并没有那么那么重要。

只要能够很好地执行他安排下去的政令,就算是合格的村令了。

而一旦这一批的村尉都成长起来,能够担任村令之泽,崇祯就可以将周边的城池也都全部纳入新大明的正式统治范围。

是的,经过这大半个月的时间,周遭原本崇祯划定的范围内的其他城池,都早已被徐允祯与唐通收复,并且还由他们主持了春耕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