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歼敌之计,亲兵成军

其他将领,也纷纷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持续骚扰疲兵之计,应对当前情况确实是可以,但是明军没有那个机动能力,也打不了啊。

“被围歼?”

这点崇祯之前还真没想到。

但是,好不容易想出的办法,就这么中止,他实在是不甘心,于是,他冲着众将领说道:“既然因为这个原因,无法行此计策,诸位将军便共同想想,找到破解当前局限的办法。”

“此战若胜,出谋划策者记大功,朕必大赏!”

机动性,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机动性吗?众将领冥思苦想。

崇祯也在一旁认真思索,脑海中,之前听过的那些以少胜多的战例,一个一个在脑海中闪过。

“什么样的部队,可以不惧围歼?”

最不惧围歼的,毫无疑问就是骑兵。

闯贼本身都是流民起家,早期的时候根本打不过正规军。

现在称帝建立大顺的李自成,早期败过不知道多少次,甚至全军覆没的仗他都打过好几次。

之所以一直以来,不仅没有被压下去,反而一路声势浩大,相当重要的一点,便是核心部队闯军老营都是骑兵。

一旦遇上官兵的大部队,或者打不过的强军,直接把裹挟的流民军队扔在前面当炮灰,老营第一个溜之大吉。

之后,再找灾区裹挟一通,原本打没了的部队,一下子又是几千几万的浩荡声势了。

事实上,清军之所以打得所向披靡,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其机动性。

地方机动性强,哪怕你谋划得当算计了得,但是只要留有一线缝隙,骑兵就能从这缝隙之中直接插进去,杀得后方战局一泻千里。

只要不是特殊地形,同样的人数,骑兵天生就比步兵强了不知多少。

这些,兵法书上自然也都讲过,崇祯也都记得。

但问题是,就算知道这些,昌平明军当下没有成建制的骑兵那是事实,马都没有几匹,又该如何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