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儿落到我的手,大材小用来包十三香。”
嚯,众人又是眼前一亮。
原本的《十三香》,前后拢共就一百来字。
可如今到了胡炎嘴里,一百来字,光唱纸便用完了。
那后面他要唱什么?
胡炎面色如常,继续在唱:
“花椒好,花椒香,花椒的味道特别长。
熬鱼炖肉少不了,煎炒烹炸属它强,凡是做菜它调味,没有花椒味不香,要问花椒产何地,河南开封是家乡。
广大料、八角尖,产在广西八角山。
八角山上多样宝,唯有大料味道鲜,要问大料有何用,炖鱼炖肉它最鲜。红肉肘子,做坛肉,没有大料味不鲜……”
“哈哈哈~~啪啪啪~~”
观众初时不明白,但等第二味香料都唱完了,他们哪里还不明白其中路数?
这可太新鲜了!
唱个《十三香》,竟然还有人把香料给唱出来的?
当然,不得不说,用浓郁的戏腔,唱这种大白话,确实非常可乐。
果然,胡炎唱完前两味,便开始唱干姜、陈皮、肉桂、茴香、白芷、草寇、山奈、木香。
同腔调,同句式,不同词,十种香料,一一唱来。
当他唱到第五味时,不少观众开始醒过攒来。
原本就一百来字的小曲,如今可已经唱到了五百多字,而且还全程用高调门,带戏腔来唱。
乖乖,这个小老乡功力不得了呀!
观众来就是听味道,见手艺的,于是,全场的笑声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掌声和叫好声。
当然,甭管观众是什么反应,胡炎半点不受影响,始终紧紧拿捏着自己的调门和板眼。
台下可都是相家,稍微有异,人家可是能听得出来的。
只是这种唱法,确实非常费嗓子。
胡炎没得选,初次亮相,必须让自己名头打出去。
相声演员,自古如此。
初入江湖的艺人,无一不是先走“卖”字的路。
甚至往台上一站,连续使上一两个小时的活儿,都正常。
你一没手艺,二没名气,除了卖力气,还能卖什么?
终于十味香料唱完,胡炎决定,再给观众来点惊喜。
当即,嘴里的词一换:
“味道传到世界各地,名扬四海知名芳。
十三香,香十三。
夏天热冬天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