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新罗朝争

故而,对投降的这支王室选择了怀柔的政策。

甚至承认他们亦是所谓“圣骨”一级,不过,因为血脉计算方式,不可混杂,是以只过了一代。

到金庾信这里,就已经从“圣骨”跌落至“真骨”。

另外,因为出身效果,金庾信这一支新罗内部素来相对独立,也暗暗受到打压。

他与金德曼结盟,亦是各取所需,联弱抗强之意。

是以他这一脉,极擅合纵连横,寻找盟友以壮自家声势。

很是偏巧……

李修道收的那个记名徒弟,新罗女王金德曼的外甥金春秋,又恰恰是金庾信的未来妹婿。

金春秋被李修道选做弟子,算是彻底绑在可大唐这艘船上。

与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金庾信,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才要在这个时候帮着敲敲边鼓。

当然,他也不是对此完全喜欢。

最简单的。

如果没有大唐横插一手,原本金德曼故去之后,圣骨王尽。

争夺国主之位最有力的人选就是金春秋,到时候,他这个国舅地位自也是水涨船高。

但大唐皇室的血脉,尊贵程度可是远在他们闭门自封的所谓圣骨之上。

如果李修道与金德曼有了子嗣,最起码从法理上,继承新罗王位是最理所当然的,金庾信得到的好处终究隔了一两层。

但他依然还是选择这么做了。

原因很简单。

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之中。

就要数新罗国力武风最弱。

内里还有着一干早成气候的反对人物。

如果得不到大唐的助力,能不能继续存在下去,都很不好说。

但如果真能够借助大唐之力,吞并百济、高句丽。

蛋糕大了,分到的好处恐怕比作为新罗国舅得到的还要更多。

听着金庾信的话,金德曼脸色霁和许多。

身为国主的她,如何不清楚对方所说的属实。

想到这里,金德曼心中已然作出决定。

双手微微下压,止住一干臣下的争论,金德曼把眼看向大唐使臣,樱唇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