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石上菖蒲

一年后。

阳春三月, 清源连着下过几天小雨,到处弥漫潮湿的水汽。春茶的嫩芽长得极快,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全冒出来。梯梯茶树, 漫山遍野,为丘陵披上浓淡皆宜的绿色。

空气清爽宜人,潮湿的雾宛如能渗透进皮肤。远处简朴的平房、茶市的棚顶, 所有的景色, 皆朦胧于这一团水汽之中。

才清晨六点,茶农们已经在茶田间辛勤劳作。

宋知站在田埂上。

在无数被半腰高的茶树遮挡住下半身的茶农里,只有他,在对着一片犁好的空地发愁。

本地人民的茶树都栽种了好多年, 这种植物又向来以寿命长著称,能活五十到六十年。

从祖上一辈栽下来,经过多年悉心照料,茶树树冠被养得平整, 春天一到,发芽也整齐。清源人只需带着竹筐和一家老小,来摘即可。两手来回穿插挑拣,动作熟稔, 一小时便能摘满一竹筐。

所以宋知这个外来人, 便显得状况百出。

就在一个月前, 他拿出一年来茶庄的部分销售额, 租了镇上某一户人家的田。

田地原来的主人在城里做别的生意,对自家茶园一直无暇打理。连收茶时节也是雇人用机器采的,机器精度不比人手, 一截过去, 茶芽是摘下来了, 但枝也砍断了,这么连续采了三、四年后,茶树的芽叶逐步变弱,叶片缩小,质量越来越差,父辈留下的树种全废了,只能连根拔起、重新栽苗。

可对方忙得脱不开身,连春分节气该栽培新苗的时候,也因为各种事耽搁下来。

宋知在茶市闲逛时,听老板娘谈到这事,便主动联系对方,说想租下来。

这处茶田位于丘陵缓坡,位置较高,走上来都要半小时。

有道是“高山出好茶”,地方越高,气温地温好,雨水丰沛云雾多,滋味也是寻常茶叶不可比拟的。

但同样存有缺陷,缓坡太缓,排水能力很差。宋知把地犁好以后,不会挖排水沟,他东刨刨,西摸摸,手上粘满泥巴,在地里站到日高人渴,也没想出一个合理设计。

遂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