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难走,两个多小时后终于到了村口,两个司机师傅帮着把东西搬下来,得知他们是自发给孩子送爱心的,车费还打了五折。
村里小学唯一的老师带着几个村民等着,小学弟过去跟他们打完招呼后,老师招呼着村民把物资绑到车尾,估算着一人得跑几趟才能运完。
等第一趟出发后,老师才闲下来跟其余众人问好,“真是对不住各位了,村子里条件实在有限,不能铺排场迎接诸位,见谅。”
一行人谁也不会计较这个,本就是因为村里有困难他们才来的,不然意义何在。
老师姓陆,是村里唯一一个老师,快到退休年纪了,在新分配的师资力量到达前只能继续执教。
忙活到傍晚,三辆摩托车连跑了五六趟才把东西全运到学校,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得步行赶路,等最后一趟车子折回来跟他们碰头再载几个女生,否则天黑了山路开车不安全。
进村只有几公里路,说远不远,但路陡弯多最窄的地方不过半米并不好走。
韩连洵真没经历过这些,体力也比不上青春活力充满干劲的小青年,虽然只大了他们三五年,可他总觉得自己比陆老师还像个老头。
最后很丢脸的占了一辆车,一个短发女生让给他的,他起初还推辞想让给陆老师,陆老师哈哈一笑说自己半辈子都在往返这条路,这点路程跟散步差不多,韩连洵脸皮发烫上了车。
韩连洵和先到达的两个女生站在那扇铁门摇摇晃晃的小学门口,从彼此眼里都读到了一个大字,难。
听和亲眼所见是完全不一样的,村子真的超出预想的贫困,这群城市孩子不敢相信现在还有这么落后的地方,他们开始怀疑带的那点东西是否杯水车薪。
小学建在半山腰,进门是块小空地,四周是几间土坯房,孩子的教室跟老师宿舍都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