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一件吴居厚灭门案件,和连续的灭门血案,造成的轰动效果自然完全不同。
朝会紧急召开,群臣步履匆匆地入殿,脸上都透出惊怒与焦急,气氛无比的压抑。
这样的风波,哪怕不能完全取代弑母,也足以让话题火爆很长一段时间,赵佶顿时大感欣慰。
至于不断发生杀官造反的事情,是否说明赵宋皇室的统治出现动摇,这点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了。
“臣弹劾刑部侍郎吴君谋,庸碌无为,逐利骄恣,致忠良被陷,民怨沸腾!”
“臣弹劾大理寺丞郑瓒,虚食重禄,空虚应事,致忠良被陷,民怨沸腾!”
“臣弹劾刑部大理寺,无一可用之材,授之非类,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必须严查!”
果不其然,朝会刚刚开始,御史言官立刻发难,矛头直指刑部和大理寺。
不光是两个部门的长官,而是从上到下,都是垃圾。
实际上在唐朝的安史之乱后,御史台的司法权力就不断扩大,刑部和大理寺的职权不断被削弱,到了宋仁宗时期,以御史中丞兼理检使,纠察百官,监理民间诉讼,御史台职权得到进一步强化,言官的地位大增,除了不理武人的死活外,他们各种抱打不平,尤其喜欢针对实权宰相和皇亲国戚,以示自己的刚正不阿。
这类人用好了,可以纠正皇帝的错误,制衡宰相的权柄,平衡朝野的局势;用的不好,则自身坐大,两府重臣不敢得罪言官,言官的升官速度尤其迅速,于是愈发变本加厉,为了弹劾而弹劾。
但也恰恰因为这样,昨天赵挺之的罪状被扒,还有不少御史商量着要弹劾这位长官,以示立场,今天却是人死为大,要给赵挺之盖棺定论了。
因为他们不希望这件事影响到整个言官集团,必须要先将道理立住。
然而这件事,本来就是御史台的丑闻,赵挺之的罪状也早已传遍汴京大街小巷,现在还想倒打一耙,平日里整日被言官弹劾的曾布首先站出:“臣有奏,自庆历后,台谏官用事,朝廷命令之出,事无当否悉论之,必胜而后已,专务阴私莫辩之事,以中伤群臣……”
殿内顿时一惊。
曾布这番话的意思是,朝廷的大小命令,言官都要过问,而且要以他们的意愿来执行,不然的话,就要用一些谣言中伤臣子,可谓诛心。
而这位被讥讽为龟相的老臣,干瘦的身体里,发出洪亮的声音,正式掀起对言官的反扑:“今御史中丞赵挺之帷薄不修,枉法营私,台谏官仍谓之忠良,变白以为黑,倒下以为上,此等行径,乃朋党之行,气焰嚣张,此等所谋,乃去将相,弱皇权,不可测也!”
“还望陛下严惩监察失实,清肃御史台谏,扬清激浊,荡去滓秽!”
刚刚被骂得狗血淋头的大理寺、刑部乃至平日里早就不满御史台的官员齐齐出列:“臣等附议!”
众御史惊怒交集,一向伶牙俐齿的他们自然不甘示弱,开启全面反驳,朝堂上顿时乱作一团。
赵佶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地看着,任由群臣吵闹,心里乐开了花。
当然,一直看戏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群臣争吵完毕后,最后仍是要他来拿主意:“请陛下定夺!”“请陛下为臣等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