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赐跑的很快,一溜烟就没了踪影,至于大哥那边如何跟嫂子解释,这就不是他所在意的东西了。
当刘赐找到刘良的时候,刘良正在通文府院内,通文院是长安文人所聚集的一个地方。在此刻,文人是分成了三种的,第一种就是治国的,这种是最高级的,同时也不怎么看得起其余文士,如萧何陈平张苍这类的,都是些干实事的,第二种是搞学问钻研经典的,如浮丘伯,申培,他们的地位也并不低,必要的时候可以担任很重要的位置,第三种就是些写诗赋文章,对经典不太懂,又不能当官办实事的,例如像枚乘,邹阳,司马相如这类的。
当然,也有全能之才,例如贾谊,晁错这样的,这两人都是能写文章诗赋,钻研过学问,还能当官治学…而且在三个方面都非常不错。
刘良完成了启蒙后,就被刘长丢到了这些文人堆里,当然是那些写文章诗赋的文人群体里。
而刘良跟这些人相处的还算不错,作为诸侯王,他倒是不必去学怎么去写诗赋文章,他只需要跟这些人待着,然后夸赞他们的文章,表示出对他们的敬重就足够了,这第三类的文人,很是喜欢这种能重视自己的君王,因为大多数贵族都不重视他们,故而很珍惜这样的机会,随着报纸的兴起,他们的诗赋文章也愈发的能闻名天下,可终究还是被那些搞学问的看不起,认为诗赋文章不过小道耳。
他们认为真正的文章是要探讨国家大事,商谈时政如《过秦论》,《贵粟论》这样能给与皇帝劝谏,有着明确的主题的才是好文章,而那种书写自己怀才不遇,写山川风景,写男女之情的,被他们所看不起当然,目前大汉正在悄然的出现第四类文人,也就是以虞原为代表的家们,这些人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描写过去的事情,进行杜撰,写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故而压根不被前三类人所接受。
用后来通俗的话来解释,这四类文人,就相当于未来的公务员,学者,诗人,家。
通常各地的君王们在身边养些文人,大概只是为了听他们写文赋来吹捧一下自己,或者就是彰显一下自己好文的名声,很少有人真正的爱护他们,在唐宋之前,这些第三种文人的地位都相当的低,可刘长却跟众人不同,他还是挺重视这方面的,刘长觉得,诗歌可以彰显一个时代的文化,跟体育项目一样,都是塑造国民素质的东西,不能轻视。
众人总是误以为,刘长是要让这些文人多写文赋,听他们来吹捧自己,这当然是不对的。
刘长岂是这般好虚名的人呢?
在安排诸子的时候,他便想让三子刘良主动去亲近这些文人,也算是将再容易的事情交给了他,不求他往后能大治国家,只要跟着这些人写写文章什么的,反正这些人也算是无害的,就是嘴里抱怨几句,也不会出现教唆君王,或者搞乱天下之类的事情。
刘良认真的坐在府内,听着这些人切磋着文章,眼里满是憧憬。
他不如大哥那般博学,不如二哥那般强壮,甚至不如弟弟那般能说会道,自幼身体薄弱,什么都办不好,他很敬佩这些有才能,有天赋的人,很羡慕他们。
听着这些人出口成章,文才了得,他眼里满是羡慕,认真的聆听了起来,而看到大王如此上心,那些文人也是格
外的开心,摇头晃脑的说起了新题材。
「良!!!」
当刘赐闯进府邸里的时候,文人们都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显然,他们都是知道刘赐的恶名的。
刘赐跟刘良已经能看出明显的区别了,虽然身高还是差不多,可是刘赐显然要更壮一些,比哥哥大了一圈,同样肤色更加黝黑,不像刘良这般肤白貌美,刘良惊讶的看向了弟弟,「赐?出了什么事?」
刘赐满脸的急切,「出了大事,栾公要处死八仲父,秋后问斩,连张相都没能拦得住他!」
「什么?!」
刘良果然是被吓了一跳,急忙起身,眼里满是惊愕。
周边的那些文人听到这句话,顿时就沉默了,他们是真的不懂这些事情,让他们写写文赋,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可要是让他们出谋划策,参与庙堂的这些动乱,他们的能力或许还比不上刘良呢,这大概也是刘长让刘良去接触他们的原因,没才能无所谓,不要拉着良去胡作非为就好了。
刘良站起身来,急切的看着面前的众人,手足无措。
「良啊,八仲父每次前来长安,都对我们极为宠爱,赠送诸多礼物,对我们很是亲近,就算不论别的,他也是我们的长辈,哪有看着长辈要被处死而无动于衷的道理呢?这是不符合孝行的!」
听到刘赐的话周围的文人不由的点起了头。
「夏王所言有理!!」
刘赐咬着牙,坚定的说道:「我准备前往栾公面前,以死求之,用自己的性命来换仲父之命!」
刘良惊呆了,他看着面前的弟弟,浑身都颤抖了起来,迟疑了片刻,他说道:「怎么能如此呢…我去…让我去。」
文士们激动的看着这对兄弟俩,光是这番话,就带给了他们无数的创作思路。
「大王!不可!还是要先去找陛下…」有文士劝谏道。
刘赐摇着头,「若是找阿父,只怕让他更加为难,我现在就要去找栾公,兄长啊,若是我不在了,请你代替我照顾好父母!」
刘赐说着,转身就要离开,刘良却死死拉住他,「不行!还是让我去!」
兄弟俩争执不下,一同离开了此处。
文人们面面相觑,急忙跟在了他们的身后,心里满是激动,这次可是碰到了大事,以此为创作,岂不是要留名青史了??
栾布此刻坐在府内用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