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澂一看题目,心中便生出数种破题思路,立时提笔入墨。
一篇文章写下来,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可谓是一气呵成……
一晃眼,按旧例的三场乡试,正式拉下帷幕。
考生在号房里每场考三日,每场便是三天两夜,除了十一、十四日,这两天能短暂的回家休息以外,其余的九日皆在低矮的号房里度过。
此刻,放松下来,有人欢喜,有人哀愁。
考生从贡院内,鱼贯而出。
稷澂也拎着包裹,往泡子河的方向走去……
监考人员收卷后,首先将卷子交给弥封官,把考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全部折叠起来,用空白纸覆盖弥封后,加盖骑缝章。
再将试卷进行清点数目,并进行初步的剔选,但凡有破损污渍的试卷,都会直接被拿出来。
受卷官接了答卷后,走过穿堂,至公堂以东的弥封房。
贡院中西为对读、掌卷、弥封三所。
协忠堂后为大观台,为五经房。
除了内供给是给考官,官兵们供吃供用的之外,其余四所皆与乡试相关。
待弥封的书吏将答卷糊名,弥封做好后,再送至誊录房里,由书吏誊抄答卷,考官凭借誊抄副本评卷,这便是传说中的“易书”。
为了防止誊录人作怪,规定他们不得携带墨笔,誊录所用的纸张数、墨水颜色均要一致,统一使用朱砂红笔誊录试卷。
考生的原始试卷因用黑墨书写,所以称为“墨卷”;而誊录后的卷子,都是用红笔写的,故称为“朱卷”。
誊录完毕,还要交给隔壁的对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