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铮兄,江苏不是主战场”
望着正在涨潮的大海,李子诚的神情显得有几分凝重。
“按照之前拟定的作战计划,江苏陆军主力会争取在胶澳形成对日军主力的合围”
“合围”
徐树铮的双眼微微一睁,尽管现在胶澳战线陷入僵持,但曾经留学日本并考察日军他对日军的战斗力却是非常了解,日军在胶澳战线之所以久攻不下,根本原因是江苏陆军占着地利,如果要对其形成合围的话,那就等于放弃地利,选择日军擅长的野战。
现在胶澳一带有日军的三个师团,而江苏陆军现在不过只有六师一旅,这李子诚未免也瞧得起了
“致远,这会不会太冒险了一些?”
眉头微微一皱,徐树铮开口提醒道,无论是大总统或是总长以及他本人,都没有把第一军投入胶澳的心思,事实,这次第一军甚至都不会进驻连云港,而是进驻适合登陆的连云港北,连云港南海中大量的沙洲本身就是一道天然屏障,至于连云港,还是靠李致远。
之所以制定这样的计划,是担心激化日本政府,中央陆军即不进入胶澳,也不进入连云港,如果日军在连云港北登陆,那守军只能“奋起反击”,这样外交交涉时,也能有些托辞,而换句话说,李致远想吃掉日军的三个师团,第一军是指往不的。
“冒险?”
微微一笑,视线转向大海,脸的笑容慢慢消失了。
“不冒险的话,这战事还真不拖到时候”
每拖一天,都要多支出一百万的军费,如果没有假英镑作为支撑,只怕这场战事早把拖破产了,更何况还指往从年底大发战争财,如果拖下去,那就是战争财没发,反而让陷入战争之中。
“这场战争只能速战速决,又铮兄,你是的,现在,欧洲酣战不已,战线陷入僵持之境,战争有可能被无限期的延长,各国对华工业品出口日减,而工业品需求日增,这原本正是我国实业界奋起直追、开拓海外市场之机,如果因“胶澳事变”至使中国陷入战争泥潭而不自拔,只怕,这彩虹难逢之机,就只能眼睁睁的了”
对于实业,徐树铮并不了解,不过他却从报纸看到,欧战刚刚打响,进口顿时锐减,各种工业品纷纷涨价,现在京城诸人无不谈论办工厂、办实业,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利。
“既然如此,那致远你当时为何非要在胶澳,惹出……”
话到嘴边,徐树铮把话吞了,尽管他为人孤傲,但有些话还是说不出口,更何况在胶澳一事,李致远做了很多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惹出事端?”
未觉有意外的李子诚只是微微一笑。
“又铮兄,不是我想惹事,而是日本人逼着我要惹事,当初,日德关系紧张之时,又铮兄又为何送青岛德国一车军火?”
听闻李子诚提起这件秘事,徐树铮先是一阵诧异,随即便明白了缘由,现在很多青岛德官在江苏陆军中出任顾问,自然了解这件秘事。
“日人国小,野心大啊”
徐树铮不无感慨的说道,如果说在北洋诸人之中,有共同点,那就是至大总统下至各师师长,无不深知日本野心,当初之所绕开大总统、总长,秘密援助德人,就是想让日军陷于胶澳,从而争取在外交取得日本的一些妥协,可最后,这着看起来没意义的棋却没派用场。
“是啊,日本国小,野心大”
赞同之余,李子诚站在海滩,望着大海不无凝重的说道。
“民国三年对于中国来说,本来应该是个好年头,欧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事,生产停顿,军需增加,给了中国的民族资本大发展的机会。自清末新政以来的制度动力,终于在此时使了力气,促进了资本的发展,导致国家经济状况趋于好转。在政治,大总统扫平国民党之后,经过1年多的整顿,政局却稳定下来,从新政延续下来的现代化变革,正在稳步进行,司法和文官制度改革,逐渐走向正规,至少规章已经定出来了。整个局面,用国内很多政界人士的话来说,就是“国是初定”。”
未身处这个时代,或许真的会历史之言,尽管现在的中国政治色彩加浓了很多,国会停摆,民主失踪,袁世凯的权力,几近于皇帝,但无论如何,中国的政局稳定了,而且国家的迅速进步,更是李子诚亲眼目睹的。
“可唯一的阴影,就是日本,现在欧洲列强陷入欧战,在无人钳制之下,日本自会趁火打劫,现在,日本是意欲染指胶澳以及山东,如果让日本得手的话,那么这个阴影就会迅速扩大,变成满天的黑云,到那时,野心急剧膨胀的日本势必将染指全中国,进而吞并中国”
说到这,回头望着徐树铮,李子诚有些无奈的笑了笑。
“而且连云距离胶澳实在过近,对于他人而言,日人染指胶澳、山东以及中国,是远虑,可对于我来说,这却是近忧,所以,既为私利,也不得不阻止日人染指胶澳再则……”
凝视一望无际的大海,李子诚又开口说道。
“只有现在不计代价斩断日人魔爪,绝了他们意欲染指中国之心,所以不打则已,若是开战,就必须要打出一个十年的和平,以谋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虽现在国力未允,但时局如此,我们也只有拼命而为,以谋国权了”
第269章拼死而为
第269章拼死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