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 到家 看到亲娘了,就算到家了。……

郑熹道:“她的奏本批了,会有使者南下宣谕。这一关,让她过了。”

赵苏忍不住露出欢愉的笑容来。

郑熹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赵苏就势问道:“您起复了吗?趁这个机会也是意外之喜,义父知道了,想必也会为您高兴的。”

郑熹口气没有回暖:“有什么好高兴的?她又不是没进过政事堂!回去见到她之后,告诉她,安安份份在梧州呆着!朝廷不想宣扬这件事,她自贬蛮荒,陛下也就忍了。要是闹出动静来,哼!”

祝缨失踪了,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政事堂很快冷静下来,郑熹又被皇帝临时召到宫里商量对策。郑熹认为,对祝缨,装作这个人不存在才是目前的最优解。冼敬都知道“不能显戮”,想干什么也要等到事情冷下来。

所以,悄悄的、就当无事发生才是最好的。朝廷不需要事事都向百姓解释,普通乡绅也最好少知道些不该知道的东西。

赵苏脸上的笑容没有减:“是。您知道的,她一向有分寸。”

郑熹的脸色更差劲了:“分寸?她的分寸就是来拿捏我、拿捏朝廷的?”

赵苏口上说着:“不敢,朝廷岂是能够随意拿捏的?”

心里却更加踏实了。

祝缨越狱的那一天就告诉过他了,她必须迅速地消失,这样才能让朝廷不会也做不到马上对她做什么。

越狱,是她早就计划好了的,她孤身上朝,一个人不带,自己脱身比捎上几个人容易。当时女监诸人主动帮忙,让越狱这件事变得更加的容易。

她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宫廷中相信她已经到了梧州,并且手上握有相应的势力。如此,才能在天下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完成身份上的替换。

这个身份必须要朝廷认可,形式上还是朝廷一份子而不是“敌国”。如此一来,针对她的攻讦就会减少、烈度能够得到降低、形式也能够忍受。

朝廷不如二十年前,也不是真的一兵一卒发不出来。不过连年兴兵,对朝廷损耗极大。政事堂、包括王叔亮、鲁尚书等人在震惊之后,一定也会看出来问题所在。朝廷现在懵了,不会一直懵下去,醒过味儿来多半会采用其他手段遏制她。

但只要不涉及到朝廷大军直接“平叛”,她那些不及、不能、不合适南下的学生、同乡之类才会免于被明晃晃的针对。

只要她不死,就有周旋的机会。接下来就看双方博弈了。三千里,真是个很好很好的距离。

瞧,这不就拿捏住了?

郑熹看他低着头好像很恭顺的样子,心里累得紧,摆手道:“你去吧。”

“相公,今日一别,不知何日重逢,还请相公保重。”

“带上。”郑熹说。

赵苏不与他客气,拿上了单子离开书房。郑府的管事已经准备好了,又将一张存货的单子还给了他:“请大人查看仔细,上面的东西咱们都没有动,还在货栈里。”

他们送礼也是这样,东西存货栈,拿票送人,收礼的人派人拿着票去取货。赵苏送的也是货栈存货的票,现在又如数奉还了。

赵苏拿了票,道一声谢,带着回了家。

今天,他注定是不能好好地处理他自己的家事了——顾同来了。

————————

两人再次见面,顾同有点小尴尬。这处宅子已经在收拾行李了,顾同先问:“你,真打算走了?”

“对。”

顾同道:“你,等我两天,我也与你一同南下。”

“不用了,”赵苏说,“我南下还有舅家,你南下做什么?开私塾教学生?还是有人给你安排了新的官做?”

“当然不是!”

“那你南下干嘛?”

顾同口气有点不好:“当然是追随老师……”

“你不情不愿的,还是觉得她不合你的志向。你永远记着她瞒了身世做了丞相,你觉得这是错的。如何为难自己?留下吧,鲁尚书人不错。京里同乡也需要有人照顾。你梦里是三代之治,是家国天下,你不甘心。圣人之言,又是女子与小人难养。你自己没想明白,不要强求。这是义父说的。”

顾同瞪大了眼睛:“她……”

“她当然会为身边的人着想。”

“我……”

“你没有告密。”赵苏说。

顾同铁青着脸:“我还不至于出卖恩师。”恩师二字他说得异常的别扭。

赵苏笑笑,命仆人取出一封信:“这是义父写给鲁尚书的信,你有难处的时候,拿着这个给他看。”

顾同犹豫了一下,赵苏把信塞到了他的手里:“拿好了。我这就要走了,也不与大家告别了,免得为大家惹眼,你代我说一声吧。”

“好。”

赵苏这才有功夫把自家的事处理了。

第二天,他就不去上朝了,先去货栈,取了几大车的东西。货栈的人又指着另外几口箱子,道:“这是府里吩咐的,您取那几样的时候,就把这些也给您。”

赵苏先打开来检查了一遍,里面都是些服饰、玩器之类,是京城眼下最时兴的样子。一个箱子里还装了字画,郑熹仿佛真的有心让祝缨在梧州也过得如在京城一般。赵苏也将东西一并带回。

回家吃饭的时候,家里又有人登门——金大娘子与儿子金彪来了。

赵苏客气地接待了母子俩,问道:“不知有何贵干?”

金彪是陪母亲来的,只管看金大娘子,金大娘子踌躇道:“就是,听说您要走了,来看看,看看,就当是看到三郎了,害!是三娘。您不会怨她吧?”

“当然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