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安目前的官职是御史大夫,从三品衔,而且还没有御史中承那种御史台的实权,仅是一种虚职,而汴州是上州,太守也是从三品衔,从官品上两人是平级,但太守却更有实权。
大唐的行政级别是县、州、省三级,省是指中央尚并不是一种行政级别,观察使也不是太守的顶头上司,只是一名钦差大臣,清理刑狱和监察官员。有弹劾权、举荐权和刑狱处置权,但不能干预地方政事。
正是这个缘故,吴清对他的态度便是敬而不恭,他叹了口气又苦笑道:“这些漕工从四面八方赶来,指明要见使君,我们又不敢强制驱赶。怕引暴乱。使君一来便面临如此棘手之事,在下实在是过意不去。
嘴上虽然说过意不去。但眼中却闪过一抹难以察觉的得意,李庆安也笑了笑回礼道:“在下是军人出身。对地方事务没有什么经验。圣上要求我最大程度减少旱灾损失,还希望吴太守多多配合才行
“一定!一定”。
吴清笑容异常诚恳,连忙道:“使君不妨从东城门入城,那边没有堵路的漕工
他话音网落,李庆安的三百亲卫突然动了,他们战马疾奔上前,横刀出鞘,弓箭上弦,大声喝道:“谁敢不要命上前!”
李庆安这才现漕工们都涌了上来,不知是谁告诉他们,观察使到了。他们纷纷上前申诉。
“我们要见观察使!我们要见李使君”。
漕工密密麻麻,一眼望不见边际,群忙激愤,吼声如雷,拼命向前涌动,三百亲卫有些阻挡不住了小战马不住向后退。
李庆安瞥了一眼吴清,只见他一言不地向后退了几步,这些漕工是来找李庆安的,和他半点关系都没有。
李庆安不由冷笑了一声,好一个下马威!
“各位听我说”。李庆安大喊了两声,但他的声音立刻被海啸般的叫喊声淹没了,此刻数万漕工的声音越来越大,情绪越来越激动。怒吼声一片,你推我攘,开始骚动起来,数万漕工有一点失控的趋势了,现在不管衙役喊叫还是漕工的领头人都无法控制局面了,若再不将他们安静下来,要闹出事端了。
吴清也没有想到数万人声势竟是如此骇人,汗水从他额头上流下,他有些手足无措了,所有的官员都惊慌地看着他,现在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李庆安向亲卫副尉赵延嗣使了个眼色,做了一个手势。一名臂长力大的亲兵将一只小型火药包点燃了,他猛地向空中一抛,足抛出二十丈高。
小火药包在半空中猛然爆炸了,如平地一声惊雷,一股浓烟腾起,数万漕工霎时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惊得目瞪口呆。
就在安静的一刹那,李庆安高声喊道:“我是观察使李庆安,所有人都听我说!”
他骑在马上,中气十足,声音传出去很远,两万多漕工心中震骇,所有人都呆呆地看着他,连太守吴清也被吓得呆若木鸡,半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汴河漕运我一定会给大家保住,圣上给了我旨意,让我无论如何要保证大家平安度过旱灾,我李庆安向大家承诺,不会让一个人饿死,不会让你们背井离乡,离开家园,请大家相信我!”
不知是谁先鼓掌。接着几十人、数百人上千人,最后掌声如雷,欢呼声响彻天空。
一场即将生的漕工骚乱被暂时平息了,但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数万漕工依然聚集在汴州漕运码头上,李庆安的承诺只能平息他们一时的激愤,但养家糊口的压力使这些长年劳作在漕运上的男人们焦虑不安,等待着活命的粮食。
观察使府内,判官刘嗣松和几名衙役在向李庆安汇报着旱灾下的民情,开封县内的米价已经上涨到每斗七百文。而且正以每天五十文的价格向上涨,抢购之风屡禁不绝。由于河水断流,江淮的粮食运不过来,陆路上盗贼成群,许多去江淮运米的商人都死在半途,财物尽失,官府的仓米已经不多,随时有停止赈灾的可能。
现在各地官府都在等待着朝廷的安排,而朝廷的安排便是把他李庆安派来河南道调查情况。
千头万绪的事情一起袭来。每件事情都是迫在眉睫,但李庆安最感到忧虑的是聚集在漕运码头上的两万漕工,一旦他们再次闹事,极可能就会酿成汴州动乱。
他正要起身去找吴清商量应对之策,这时,刘嗣松却告诉他了一件让他意想不到之事。
老高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