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大喜,一涌而入,几十名胡姬则战战兢兢站在一旁,谁也不敢上前阻拦。
崔寓将张焕拉进一间雅室,命侍卫们在外面守着,这时张焕见崔寓身后还跟着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官员,似乎有点不太认识,便问道:“这位是?”
“这位是御史中丞廖辉,原来的户部郎中,与我关系甚厚。”说着,崔寓连忙拉过他与张焕见礼,廖辉上前长施一礼,“下官见过张侍郎。”
张焕见这个廖辉连崔寓会见自己也不回避,那他必定就是崔寓的心腹了。张焕也忙向他还礼笑道:“我早闻廖中丞的大名。却是第一次见到本人,惭愧!惭愧!”
“自己人就不要客气了,来!坐下喝酒。”崔寓笑呵呵让张焕坐下,
三人坐下,侍女上了一些冷盘酒菜,崔寓亲自给张焕倒了一杯酒叹道:“朝中秩序已经大乱,我是日日盼侍郎进京,没想到侍郎比我想的还要果断。进长安第三天便出手了。”
张焕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给崔寓和廖辉也斟满了酒,微微一笑道:“崔相国说得很对,朝廷关键是要有秩序,各施其职、各负其责。象现在这样架空门下省。一人独断专行。这实非正常之举,日久天长,必会出大事。”
崔寓听他话中有话,心中不由一动,便试探着问道:“侍郎莫非是想恢复门下省地职能?”
“门下省被架空已经三年,凭我一己之力怎么可能办得到,关键是要大家齐心合力。”说罢。张焕瞥了一眼廖辉笑道:“廖中丞以为呢?”
廖辉自然知道这番话不是对他说地。他端起酒杯只笑而不言。
话说到这个地步,崔寓便已经心知肚明了。看来张焕接下来还有一系列动作,是希望自己不要干涉,双方都不是普通人,不需要什么讨价还价,一切按自己的利益行事,若此事对崔寓没好处,张焕也不会多言,若崔寓会损害到他的利益,他也同样不会说什么。
崔寓深深地看了张焕一眼,举起酒杯与他轻轻一碰,两人相视一笑,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这时,门外传来一个轻柔的声音,“请禀报你家都督,我是他的旧人。”
亲兵却断然拒绝,“可都督有令,任何人不得入内,你还是稍等片刻吧!”
这是京娘来了,张焕笑了笑便道:“让她进来吧!”
门开了,一股淡淡的幽香扑鼻而来,环佩声响起,只见一个美艳无比的女人出现在张焕面前,数年未见京娘,她的外表又变了许多,变得更加美貌,变得成熟而韵味十足,一双淡蓝色眸子里闪烁着迷人地光彩,与她耳垂上挂着的蓝宝石相映成辉。
见京娘进来,崔寓和廖辉眼睛同时一亮,尤其廖辉,竟毫不掩饰他炽热的目光,张焕却神色平淡,只端起酒杯饮酒,正眼也没有瞧她一下。
京娘先向崔寓行了一礼,又对廖辉微微欠身,随即柔声对张焕道:“张郎回来,竟不对京娘说一声么?”
崔寓呵呵一笑,连忙拉起廖辉,“侍郎有事,咱们就走一步了。”
张焕连忙站起来,含笑拱拱手“也好,改日我们再一起喝酒,廖中丞也参加。”
廖辉连忙致谢,“侍郎相邀,廖某不胜荣幸。”
但就在廖辉走出门的一瞬间,他眼睛里闪过一丝极其细微的异样神色
崔寓二人走了,房间里就只剩下京娘和张焕二人,京娘慢慢走上前,伸出纤纤玉指拎起酒壶给张焕地杯子注满,端起来递给他,幽幽道:“你是在生我地气吗?”
张焕接过酒杯,淡淡一笑道:“人都是有脾气地,进来时你的手下那般轻视于我,我当然会生气,不过我现在已经不生气了。”
虽然张焕表示并不生气,但京娘却感到了一丝失落,她宁可张焕怒气冲冲,说明他还在乎自己,可现在他显然已经不把自己放在心上了。
京娘的父亲是怛罗斯战役中被俘的唐军士兵,母亲则是西方大秦国的女奴,京娘在十五岁那年嫁给了一个康国骑兵,一年后丈夫被大食俘虏便再也没有回来,为了谋生,京娘便来到了父亲至死也念念不忘的故乡--长安。
她从一个小酒馆的劝酒胡姬,一步步做到京城中赫赫有名地酒楼大掌柜,见过无数有权有势地男人,但没有一个人她会放在心上,唯独两次帮助过她的张焕让她无法忘怀。
她也曾经想过要嫁给他,可是她无法放弃自己事业,随着酒楼越做越大,名气越来越响。京娘地内心也越来越孤独。虽然崔太后对她关爱有加,但她始终渴望有一个真正的归宿,她今年已经二十六岁,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