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已经在外殿等候了,他见父皇出来,连忙上前跪下,“儿臣惊扰父皇休息,罪该万死!”
“这点小事情,说什么罪该万死,以后别乱说话。”
“父皇教诲,儿臣记住了!”
一般父母都喜欢小儿子,李渊也不例外,虽然李渊还有一个庶出儿子,但李元吉毕竟是他和原配窦氏生的幼子,他一直很溺爱,从小李元吉的性格就桀骜不驯,稍稍长大又显出了残暴冷酷的一面,几次严重伤害丫鬟仆人,但都被李渊夫妇以种种借口偏袒,使得李元吉更加残暴,更加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李渊在长安登基后,李元吉奉命留守太原,几年中李元吉对太原平民犯下的罪恶可谓罄竹难书,最后弹劾的官员太多,加上李元吉围剿刘武周不力,李渊便将他调回了长安。
在围剿延安郡宋金刚惨败后,为平息朝野愤怒,李渊一度将李元吉贬为庶民,但不到一个月又重新恢复他的王位,但也不再让他领兵打仗,而是把监视百官的大权交给了他。
应该说,李元吉确实很适合做这种阴暗之事,短短一年他便做得做得风生水起,有效地刹住了朝官暗通北隋的不良风气。
随着天下局势渐渐对李渊不利,唐军在战场上屡战屡败,沉重地打击了李渊的信心,他很害怕自己重蹈王世充的覆辙,正是这种极为不自信的心态使李渊的疑心病加重,他怀疑每一个大臣都有可能背叛自己,他的内心开始扭曲,更加倾向于用铁腕手段来钳制臣民的言论。
尤其一个月前张铉正式登基为帝,开创大周帝国,使李渊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李渊便密令李元吉强化对臣民的监视,当李元吉下令推行宁可错杀百人,也不放过一个奸细的极端推疑令后,立刻引发百官的强烈愤慨,遭到了御史台的弹劾,但各种弹劾和举报都被李渊压下了,他默许了儿子的这种极端手段。
“这么晚来找朕,皇儿有什么紧急之事?”
“请父皇看一看这个!”
李元吉将玉匣呈给了父皇,李渊打开玉匣,不由一怔,怎么会是张铉的信,还是亲笔信,他打开信件看了一遍,顿时勃然大怒,重重一拍桌子,“朕待他不薄,他竟然背叛朕,他现在人在哪里?”
“启禀父皇,儿臣已经将于筠带来,就在宫门外,等父皇发落。”
“好!立刻带他来见朕。”
李渊怒火万丈,于筠竟然私通张铉,背叛自己,若不杀他,天下人都以为他李渊软弱可欺!
“儿臣这就去带他来见父皇。”
李元吉刚要出去,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奔跑的脚步,一名宦官慌慌张张来报,“陛下!宫门外传来消息,将作监令于筠好像畏罪自杀了。”
李元吉眼中闪过一道暗喜,这也是崔文象教他的,一定要把于筠自杀的地点放在宫门外,这样,于筠就不是因为被他李元吉威逼而死,而是害怕见天子才畏罪自杀,责任就自然推到了天子父皇的头上,性质完全不一样了。
这就叫欺上瞒下,崔文象在王世充那里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知道只要李元吉一天掌握着监察大权,这种事情就绝对揭穿不了。
李渊愕然,于筠竟然畏罪自杀了,他一时愣住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