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中无人应声,墨水痕更加紧张,又唤几声,仍然不见回答,墨寺丞不由情急起来,他抢前两步,正要闯进帐去,帐帘儿忽地掀开了,杨浩施施然从里边走了出来,挺英俊的一张脸蛋,红扑扑的,只是左眼乌青一片,从侧面看去有点像猫熊。
墨水痕吃惊地道=“陛,一一一一一大人你们一一一一一一我家大王他一一r一一一?
杨浩微笑道:“啊,墨大人,我和休哥大王谈得非常好,非常开心,承蒙款待,不胜感激。奈何公务繁忙,我……这就回去了。”墨水痕哪肯就让他这么走,急忙抢前一步,绕过了他刷地一把掀开帐帘,就见耶律休哥坐在猩红的地毯上,面前的小几四脚朝天,酒肉洒了一地,耶律休哥一手叉腰,正拿一条似乎染着梅花的手帕轻轻接着嘴角,见他掀开帐幕,耶律休哥有气无力地扬了扬手,墨水痕会意,连忙向后打个手势,正款刀堵住杨浩去路的将领们立即左右一分,任由杨浩领着几个侍卫扬长而去。
“大王●您一一一一一一您一一一一一一”
“咳,本王没事,本王马上要回大同,垂大人与本王同行吧。”
“啊?哝,是是是……”
耶律休哥瞟了他一眼,忽地想起了什么似的,用一种很低沉、很磁性、很矜持的奇怪秸与道:“墨大人是个文官,策马雪原,怕是不太方便,准备两相罗罗车吧,本王陪墨大人乘车回去。”aaaaaaaaaaaaaaaaaa
宋复议和,夏国向宋称臣,杨浩受封西夏王的消息一传开,耶律休哥就从大同撤兵了,这一番宋互之争,辽国自始至终没有过深地参予,而事态的演变当然也未让辽国得到一点好处。不过自耶律休哥以下,辽国的将领们都没有太多的反应,这得归功于杨浩自立国之初就没有与辽国走得太近,也未向辽国谋求太s支持有莫大关系。
如果当初杨浩向辽国许以足以诱惑他们出兵的条件,请求辽国直接出兵干涉,那么他现在就绝对不能理直气壮的抛开辽国向宋国称臣议和,事成之后,也必然要承受辽国无尽的怒火。当然,杨浩不肯与辽国是的更近,其理由绝不仅仅是为了方便他在适当的时候与宋议和,只不过那些更长远的计划,现在除了他自己,还没有一个人能看得明白。
耶律休哥和墨寺丞返回上京后,马上受到了萧太后的接见,听说杨浩o削帝号,与宋议和之后,萧太后没有做出任何表示。做为一个聪明睿智、日渐成熟的统治者,在听到杨浩通过耶律休哥之口向她转述的详细理由之后,她完全能够明白杨浩这么做的苦衷。
她并不认为杨浩这么做今后就会与辽国为敌,辽国需要夏国,复国更需要辽国,这是宋辽夏这个三角维持平衡的必然。不过,她开始隐隐觉得,杨浩和她已经越是越远,这一次事先没有互通声息就是一个开始。尽管杨浩从来也没有和她走到一起过,但是不管杨浩做定难节度使的时候,还是自立称帝的时候,她从来没有过这种陌生的感觉,现在却不同了。
她有她必须坚持和维护的东西,在她心日中,她的儿子,和她儿子的帝国要重于一切,杨浩亦如是,这种感觉令她失落,可是这种时候,她更不能做什么。她只能看着杨浩潜下去,深深潜下去,等着他重新崛起的那一天。
杨浩起起伏伏,每一个起落,都会被命运的巨浪推到一个更高的位置,现在她仍然能俯视着他,她不知道当他重新破浪而出的时候,自己与他是平视还是仰望,会不会有一天走上对立的道路。现在,她只舱沉就。
相对于辽国的沉就,宋国的举动就比较多了,朝廷举行了盛大的仪式,接受夏国的朝觐和贡献,接受了夏国敬献的传国玉玺,祭天告祖,大肆庆祝宋国的胜利和得到传国玉玺的喜悦,随即赵光义便手握传国玺,信心十足地频频布一条条政令。
在西北,由定国节度使宋假移军麟府两州,接管横山东城防务,潘美率所部返回汴梁;在朝廷方面,三司官员也大举调动,有平调、有明升暗降、有提擢新人,官员的任免范围前所未有,这一切都是打着清算王继恩余党的幌子进行的,而且随着鼓励揭,有越来越形扩大的趋势,还不知要牵连多少人,牵连多少事;
与此同时,朝廷又有旨意下来,原保德军节度使、府州知府折御勋将担任宋国驻西夏宣抚使,克日到任,其弟折御卿封上轻车都尉,留京任职。朝廷留下了一个人质,把其余的人放回西北了,这是朝廷最终做出的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