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元景抽到的题目是作一首关于农民的诗,这个难度可就大了去了,每一首诗都不是脱口而出的,即便是那些大才子,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推敲才能确定每一个地方到底用什么字,该怎么表达才能让人引起共鸣,不会让人反感。
而且还要押韵,不能让人觉得缺乏实际等等。
“让你们平日多读些书就是不听!”李元景无语的批评着程处亮和房遗爱,书到用时方恨少了吧?老来望……
关于农民的诗,对于李元景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后世三岁孩童都会背的东西。
看着一脸懵逼的两人,李元景突然心生一股恶意,笑眯眯的看着两人道:“关键时刻,还是要看本公子的啊!”
李元景二话不说,直接将两人的题目拿了过来,走到一张桌子面前,奋笔疾书。
几个呼吸间的功夫,两道题目便直接完成了,顺手李元景还把自己的答案也写了出来。
与此同时,长孙涣也写的差不多了,这种时候没人会写的太过详细,谁说古代就没有抄袭的?
特别是这种时政题,完全就是谁先提出来水就有主动权。
今日在内的都不是什么善茬,只要有人把完整答案拿了出去,然后递交了上去,后面的基本就没他什么事了。
当然,就算他们递上去也没他们什么事,因为这是长孙涣抄杜荷的答案,而杜荷现在正被李世民抓壮丁呢。
……
“小姐,又有四位公子递上了答案,三个时政甲等,一首诗!”
答案很快被送往了后院,然后交给了一名丫鬟,丫鬟简单的了解了一下,便直接进入了一间闺房。
被称为小姐的女子显的有些疲惫,但还是选择了立即查看这些答案。
不过这一次她却没有立即拿起那三个时政题目,而是先拿起了那首诗。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