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那儿渐渐被开发成了一个公墓,尽管管理十分现代化,但其中原始的自然风貌仍然被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数量不算多的墓碑在其间随意分布,布局、式样同小镇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以及居民淳朴的生活作风和谐相衬,相得益彰。
早在几十年前,坚国的人口老龄化便已十分严重,近些年,新生儿的出生率更是再创新低。富足的生活环境、成熟的学术氛围令人们思想先进,眼界开阔,为这片土地孕育出了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发达的医疗条件,在不断延长人均寿命的同时,也使这个国家出现了一大批孤独的老人。
所以,坚国的很多公墓都有较为成熟的丧葬服务体系。具有永久居住权的居民,仅需购职一块价值不菲的墓地,每年按时缴纳相关的维护费用,在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只要遗体是在合同约定的那几个国家,便能有专业人士为其收敛入葬。
顿尔亚多的地理位置偏僻如斯,墓园却也是有那种丧葬服务的。
很偶然的,苏黎在一本冷僻的旅游杂志上看到了顿尔亚多墓园的照片和简介,他当时就有了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心底有一个声音,一直在不间断地暗示他些什么。他知道,那里,就是他的安息之所了。
于是,他当即请了一礼拜假,几经辗转抵达了那个墓园。
生平第一次登上那处面朝大海的缓坡时,苏黎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这个背井离乡的游子,从今往后,再无归期了。
他背靠着一颗古老的苍天大树缓缓坐下。
树影婆娑,和缓而清新的海风顽童一般,慢慢揉乱了他的发,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来。
是的,这儿,就是他的归宿了。
真真切切存在的,没有人会去剥夺的归宿。
苏黎的空墓,是一处微微隆起的半圆形土堆,只在前面简单竖置起一块古朴的石碑。
那个石碑,由镇上的工匠纯手工打磨而成,靠近了仔细去看的话,甚至是有些粗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