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陈规陈尚书当日之所以上来便得到赵官家的格外信重,甚至将身家性命都托付此人,便是因为此人在面圣之前,也就是还做镇抚使的时候,就曾经给赵官家递交过一份长篇奏疏。
在那片数千字却又结构明晰的守城纲要里,可以清晰的看出此人的军事思想……一个是纵深弹性防御,所谓能多一层就不要少一层,能灵活就不要死板;另一个便是城防设计要以防砲为先,反击手段也以砲战为主。
而如果细细追究的话,就会发现,连纵深弹性防御本身其实也是依托于砲车大规模应用这一新生军事现象,而对以往旧式守城方法做出的针对性改革。
至于这种‘砲战为王’的军事思想,对于一个穿越者而言,无疑是一种绝对的政治正确。
于是乎,这才有了半个月的隐忍,与今日的怒射。
城头上,群情振奋,而看惯了战争大片的赵官家却强行要求随行文武陪他一起缓步走下了城头,然后背着城墙而立……这是躲避城外砲车弹丸的最佳方式。
接下来一个下午,弹丸呼啸不停,从南阳城头上飞来飞去。
但很显然,数量其实并不在劣势的金军砲车,发射效率却远不及城内的宋军砲车……这是当然的,配重投石车的出现,看似只是节省了人力,但其实带来的进化却是全方位的。
譬如说,犹豫前方少了几十号人的拖拽,完全可以节约出空间,在砲车前部垒砌出一个防御工事;
再譬如说,配重的额定质量,有效保证了发力的稳定性,使得砲车的发射更加精确;
还譬如说,配重的绞轮,使得砲车的发射更快了一些……
更不要提宋军早有准备,砲车位置分散、弹丸种类不一——破坏对方砲车的石制弹丸,射程更远、具有‘开花’效果,专门打人的泥制弹丸,二者配合,绝不是一加一这么简单。
更快一些,更强一些,防御更好一些,更远一些,更准一些,加在一起便是全方位的压制。
故此,在第一轮齐射偷袭了金军将台之后,整个上午,宋军砲车接连不断,却是将金军砲车阵地彻底打崩。
相对而言,南阳城上,早已经按照陈规的要求,去除了多余的高楼、望台,城墙顶面也略显狭窄,但女墙却专门加厚……一直到金军砲车阵地彻底崩溃,失去攻击能力之前,城上损失堪称微乎其微。
到下午时分,确定金军砲车阵地无用之后,赵官家重新登城,却又再度索然无味起来,因为攻城以来,金军大营第一次陷入到了全线沉默之中。
没有挑衅,没有往来封锁的骑兵,也没有严厉呵斥民夫与汉儿军的督战甲士,前方将台上更是一片空荡荡,连旗子都拔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