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时我们家的《英语学习报》报社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办公大楼。资产悄悄的超过了五百万。
做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借鸡下蛋,报纸要一期一期的发行,但订报的读者一交却是一年的钱,积少成多这笔钱就相当可观了,这次不用我教,爸妈就知道该用这笔无息贷款做什么了,报纸有专业的财会人员,在他们的精确计算下这笔钱全都派上了用场。
我相信,只要资金链不断,运作得当的话报社的资本可以连年翻番,在96年秋天的征订工作结束后,报社的资产将达到五千万。
做辅助教材的门槛不算高,我们一枝独秀的目子不会很久,但我想几年内在这块市场上我们是不会有对手的,因为黄冈中学和北京四中已经在我爸的银弹攻击下乖乖拿出品牌与我们合作了,其它一些声振一方的名校我们也在谈……
在1993年,卖一台彩电能赚多少钱?让老王告诉你,以国产2l英寸的熊猫彩电为倒,他差不多能赚五百块,进口的能赚多一些。国产小品牌的赚的少一点儿,平均起来的话,差不多也是这个数。
92和93年是江城的第一次彩电普及阶段,老王独占了整个江城彩电市场的七成份额,剩下的三成被其他国营企业瓜分。
在92年底,江城百货大楼的家用电器部又是开庆功会又是发奖金,大张旗鼓地庆祝当年彩电销量又迈进了一个新台阶。
为什么曾为江城家电大哥大的百货大楼只占了不到两成份额还有脸庆功?因为这一年市场井喷,仅这两成不刭份额的销量就比他们去年占据的四成还要大,短视的国企领导只注意销量比去年增加了,他们才不会在乎份额是缩小了还是加大!
老王一边数钱,一边感叹江城腐败的国企没有能人。高阿姨一边数落他不要背后讲别人风凉话,一边说下次的促销咱是不是多搞上两天?老王说好那就搞七天。两人端的是落井下石,一点儿都不给同行留机会。
彩电如此,冰箱冼衣机又怎能例外?就连百货大楼和日杂商店一向不怎么注意的小家电在老王那里也是卖得风生水起,尤其是随身听录音机,那简直是卖疯了,我很不厚道地把功劳揽在了自己的身上,因为给录音机在最显眼的地方开专柜是我的主意,在里面插盒英语教学的磁带那么一放,每天卖不出五六十台那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别看东西小,赚的钱可不少。一千五百块进价的彩电卖不到两千以上,五十元进价的随身听却可却可以轻松卖出一百元,对半的利润!我都不想去算那排卖随身听柜台一个月有多少利润,因为这个数字绝对不比我的眼镜店低,我那可是二十多平方米十多个员工的独立店面,而这排柜台才十平方米,员工也只用了五人!
由于降低了对钱的关注,我已经不知道老王家有多少钱了,但从各方面迹象和我的经验来看,他们家的资产绝对超过了我家,并且很可能连零头部不比我家少,也就是说,在我们家为资产突破五百万而悄悄内部庆祝的时候,人家已经豪气十足地在赚第四个五百万了。
这让我妈多少有些感叹“知识分子不如倒蛋部队”,倒是我爸的想法和我如出一辙,他是这么说的:“他家钱多又怎样,将来咱家志明娶了王宁,那钱还不都是志明的嘛。”